、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破除迷信等宣传活动。1978年后,采用放映科普影片、出版科普读物,如《科技报》(维吾尔文版)、《哈密畜牧业情报》、《哈密交通》、《哈密科技》、《哈密医学》、《兽医手册》、《家畜传染病》(哈萨克文)、《哈密科普》、《哈密地区水利科技文摘》、《信息快报》、《东疆地质》和《科普小报》等,举办街头图片展和科普讲座,组织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和青少年科技竞赛,宣传科学种田、科学放牧、计划生育、流行病防治、计算机、安全用电、节能知识等。
1986年1月,地区召开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共表彰先进集体11个、先进个人45人。他们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农牧区广泛宣传,把科学技术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使各族群众相信科学、用科学、爱科学,实行科学种田、科学养畜。哈密植保学会编写新农药品种介绍、农药的安全使用、甜瓜病虫害防治要点、秦山-18型机动喷雾器的操作使用、病虫情报等科技资料,印发给农民学习;还利用墙报、宣传画、技术广告、广播,宣传病虫防治技术,1984~1986年,办墙报90期,广播2000多小时,还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和现场教学。
哈密市陶家宫乡科协副主任马贵宝,是农村科学技术普及积极分子,多年来,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刻苦钻研,摸索、总结、宣传农作物低产变高产的经验,同时不断向新的生产和技术领域迈进,先后在推广复播油葵、引进玉米单交种、推广甜瓜和西瓜地膜覆盖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5年又传授技术发展葡萄生产,为发展陶家宫乡的科普事业做出可喜贡献,1985年1月他作为哈密地区农村科普先进个人,受到中国科协的表彰。
大泉湾乡科协的胡英德,既是生产的组织者,又是宣传科学、依靠科学技术致富的带头人。1983年他种的25亩哈密瓜,采用新技术,亩产商品瓜5吨,比以前净增2吨;又引进种植“红优二号”西瓜14亩,共产商品瓜126吨,单产9吨,当年在全疆西瓜高产优质比赛中名列第一。1985年他种的西瓜亩产达10吨。他还与本队的肖汉斌、李清等专业户签订合同,开展甜瓜、西瓜高产优质栽培竞赛活动,使这些专业户的种植业产值由原来1000元左右提高到七八千元甚至上万元。
地区防疫站妇幼保健科副科长颜玉兰,1980~1985年深入农村牧区,为各族妇女儿童解痛除忧,认真检查妇幼“两病”2047人,效果显著,成为群众爱戴的贴心人。1985年年初,她带着绘制好的宣传版面,和同志们一起,到4个边远乡、两个牧区,向广大妇女儿童宣传讲解科普知识,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扬。
从1978年起,全地区学术交流广泛开展。1989年,地区科协收到基层学会交来的论文70多篇,论文是围绕发展哈密工、农、医各业撰写的,从中选出44篇编印成册,开展学术交流。1989年9月,地区召开哈密地区食品发展学术讨论会,选编13篇论文铅印成《哈密地区食品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0年2月,地区召开《哈密地区近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研讨会》,会后,选编论文集,入选41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哈密地区近期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御提出对策。
1977年10月~1978年8月,地区药学会举办学术活动20次,参加2070人次;举办学术讲座10次。
1980年,地区卫生学校副校长陈勤参加全国第一届中医学会学术讨论会,在会上宣读《中药治疗夹性乳腺增生》论文。1985年8月,地区召开经济技术与社会发展研讨会,提交论文80篇。1989年10月,地区召开畜牧业兽医学会研讨会,交流论文13篇;还举办畜牧、兽医、草原各级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教授讲课。
1987年3~12月,中华医学会新疆哈密分会外科学组举办学术活动10次。
1987年8月18~24日,地区邀请南京铁道医学院周玉篇教授等7人讲学团来哈讲学,主讲10讲。1977~1982年,地区结核病防治所所长安皋生参加全国结核病防治学术会议5次,在会上宣读论文。1984年,结核病防治所杨新春参加黄山全国结核病检验学术会议。
1979~1989年,地区人民医院向从镛、常松年、李士琦、杨期虎、王经云等参加全国学术会议15次,并在会上宣读论文。1981~1989年,哈密矿务局医院刘玉凤、李玉杰、冯志坤、邱珍梅、冯国政等参加全国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宣读论文。1984~1989年,地区公路学会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62篇(其中西北地区3篇),1983~1989年,以“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先后举行重大学术交流活动13次,派出会员25人次,交流学术论文30多篇。
50至60年代初,主要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灌溉人员及治蝗人员,每年培训130~150人次。1958年,培养初级农业技术干部415人。1960年,各县农技站每年举办一期有130人左右参加的推广农业技术学习班。
1976年,修建石城子水库时,由工程指挥部在现场办起“水利学校”,培养200多名技术工人,这些技术工人以后成为水管系统的骨干力量。1978年,培养农村经管干部、经管员88人。1984年,全地区共办各类农业技术学习班24期(学员2630人)、农机手培训班4期(学员244人)、汽车驾驶员训练班1期(学员55人)。1985年,举办农业技术、畜牧和养鸡养兔培训班10期,培训364人(少数民族124人),其中技术员、专业户195人。
从1977年开始,地区各县成立县级农牧机械人员常训班,为农牧区培训大批急需的农机技术人员,仅巴里坤县农机常训班1978~1985年就举办4种类型的学习班,为全县培训技术人员183人次。1980~1985年,全地区举办农机常训班48期,培训2109人。1984~1985年,哈密市普及农业技术,共举办各类学习班59期,培训农民5022人次。1976~1988年,地、县、市举办畜牧、兽医、草原技术培训班49期,培训1253人次。
1985年7月5日,在哈密市陶家宫乡举办地区首届农村科普集市,参加赶集的有陶家宫乡及其附近的乡、镇群众共7000余人,哈密市天山、二堡、花园、回城、南湖、大泉湾等乡和巴里坤县、伊吾县,以及兵团红星一场应邀派人参加了集市活动。为这次科普集市服务的有农林、畜牧、水电、气象、医药卫生、工交、地质、文教等部门,以及各学科学会,共有84个单位和群众团体的230余名科技人员,为科普集市进行各项服务工作。不少群众称赞科普“巴扎”办得好。
7月5日上午8时,参加集市服务的单位陆续进入场地,按照划分的地段,陈设布置摊位。10时,陶家宫乡政府门前,宽10米、长半公里的场地,到处熙熙嚷嚷,赶集的群众与服务摊位融成一体,在各单位、学术团体服务摊点处,摆满了各种科技图片、专栏、版面、照片、标本、模型、实物等。各族科技工作者繁忙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地、市农业科技开发、推广及种子部门用大量精美的图片、珍贵的资料和众多的小麦、玉米、大麦、红花、油葵、胡麻、甜瓜、西瓜、蔬菜农作物优良品种,以及神奇的激素农药等,吸引着群众,有的观看农产品实物和图片,有的听农业科普宣传,有的争购科技资料、图书。地区农业开发中心展销的大白菜新品种———黄籽大白菜种子,很受群众欢迎。地区农校放映幻灯,展出西德长毛兔,进行养鸡养兔的宣传咨询服务。畜牧兽医部门带来奶牛、奶山羊、家禽等新品种,讲解科学饲养、疫病防治、饲料配方等知识,并开展现场治病售药服务。农机研究、修造部门展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机具配件、各种粘合剂等新技术产品,售出30余种。农业经济管理学会针对农村出现的买难卖难问题,开展产品推销、需用物资登记现场服务,与专业户签订甜瓜、西瓜、洋葱共200吨的供销合同。地区气象处和气象学会,在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的同时,发放气象科普资料,还初步达成了四项气象服务业务。水电部门宣传先进灌溉方法、“五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也成交了一些服务项目。参加集市服务的还有医药卫生、厂矿、工交等单位,他们的服务内容为科普集市增添了新的光彩。防疫、卫生、计划生育部门,利用大量的图片和广播向人们宣传计划生育、优生知识、儿童妇女保健、预防地方病知识以及食品卫生法。哈密市医院和市妇幼保健站、陶家宫乡医院,带来了医疗器械和药品,为群众诊治疾病,免费发放了大量节育药品和用具。地区药学会结合中草药真伪鉴别展览,宣传药品管理法,并就药材资源开发展示标本进行咨询服务。地区防疫站为青少年、老人现场检查、验光、配镜。新疆地质学会第六地质大队分会,根据哈密市兴起的农民开矿热,出示哈密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展出矿产标本35种。其他还有建筑、交通、税务、司法、学校等部门,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做了大量科普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在这次科普集市上开展宣传服务的项目共120多个,展出科技挂图1000多幅、科技照片600多张、各种标本150多件,推销实物金额15万多元,销售和散发各种科技资料3万多份,签订各种合同57项(价值45万元),放映《科学养鸡》、《机车安全》等科教片4部,接受服务的群众达6000多人次。
陶家宫乡副乡长、乡科协负责人马贵宝说,陶家宫乡的农民认识到光靠“出大力,流大汗”是远远不够了,没有知识上的富有,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商品生产中的富有者,乐于追求科学、探索技术、打听信息、汲取知识的陶家宫农民,渴望农村科普集市今后再办、多办。陶家宫乡专业户巴斯提·索巴说,“我这几年在用科学上尝到了甜头,在科普集市上我选中了大白菜良种———黄籽种子,因为我试验过了,这种白菜抗病力很强,它解决了我多年种不好大白菜的困难。”
科普集市使广大群众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生财之道和致富门路,不少参加集市的群众反映:“我们哈密种庄稼的条件很好,除了种粮油、瓜菜和种树以外,还有别的门路,看了集市以后,知道土地的潜力还很大很大,比如生产中药材,不也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门路嘛!”陶家宫乡新庄子村养鸡专业户崔木森的小鸡死得很厉害,用一些土办法治也不济事,他来到科普集市询问在场服务的畜牧兽医师,回去给鸡饲喂土霉素,见效很快。他说:“再不能照旧办法办事了,要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