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粤港澳大湾区在旅游、交通、营商环境改革等方面有了重要进展。在“超级工程”南沙大桥正式通车之际,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横琴旅游将迎重大机遇。
4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广东省交通集团处获悉,4月4日,广东全省高速车流近650万车次,尤其是南沙大桥通车2日即破10万车次,达到10万车次/日的设计流量,分流虎门大桥明显。虎门大桥当日达到14.14万车次,与去年同比下降了近10%。
广东省交通集团分析人士称,因南沙大桥刚刚开通,很多车主抱着尝鲜态度试行南沙大桥,加之清明节期间车流增加,避堵因素作用下,南沙大桥迅破10万车次非常正常。“珠江口过江通道还远远不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南沙大桥4月2日通车后,有不少客运班线的线路进行了调整。以中山市汽车总站为例,该站往东莞方向的20多个班次车辆改走南沙大桥。中山市汽车总站负责人冼国洲表示,“南沙大桥开通,主要影响的是东莞方向班次,走新路可以节省约半小时的车程。”
此外,广东是交通运输部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第一批试点省份之一。广东移动与广东省交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是智慧交通网络的联合建设参与方,南沙大桥正是试点工程之一。借助移动5G网络,南沙大桥未来有望开展“人—车—路”的数据交互,交通行为高度可控,路网监测运行、出行信息服务均实时在线。
4月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
按照批复,为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以休闲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岛,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构建开放合作新体制,探索国际休闲旅游岛开发新模式,将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面向未来、国际品质、生态优先、协同发展、智慧支撑的国际休闲旅游岛。
据第一财经报道,横琴未来建成国际休闲旅游岛后,诸如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旅游项目,游客量将翻倍增长。此外,港珠澳大桥的连接优势,共同开发港澳与横琴的“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可以共享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资源
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总体而言,景区景点、商业地产、酒店业、在线旅游、传统旅行社、免税企业、餐饮等产业都会因为横琴岛的建设而拉动发展,包括携程、驴妈妈、同程、途牛、众信旅游、中青旅、中国旅游集团、岭南集团、华侨城、长隆主题公园、洲际酒店集团、希尔顿、锦江系、中免集团等企业将获益。
4月1日,广州官方消息称,该市近期出台《广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2.0改革。
这份《若干措施》一共涵盖43条任务举措,聚焦企业和群众最关切的环节,提出打造1个全国领先的“智慧政务”平台、争创2个走在前列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推进10大重点领域营商环境攻坚工程。
具体来看,广州将争创2个走在前列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一是推动广州高新区(黄埔区)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二是推动南沙自贸片区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特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而构建于广州“数字政府”建设框架下的“智慧政务”平台将实现政务数据高度共享、涉企审批事项高度整合、政务服务各环节与所需数据高度对接。基于这一全国领先的“智慧政务”平台,4月底前广州将实现电水气外线工程联合审批,全面整合规划、住建、公安、交通、市政、水务等涉企审批事项;6月底基本实现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12月底前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办理、一网通办”。
4月1日,深圳市税务局在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减税降费措施十条”,包括“突出业务辅导,实现应会尽会善操作”,“优化办税制度,力求服务质效再提升”等。
在业务辅导上,深圳市税务局结合征期申报情况,继续就新政策开展全覆盖培训辅导;对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生活服务业企业、留抵退税企业等定向施教,精准发力,组织上门培训;同时,在办税服务厅设专岗、定专人,辅导办理业务等。
在优化办税制度上,持续加大“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等制度的落实力度。在实行时间错峰、场所错峰、渠道错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错峰申报措施,提升办税便捷度。
此外,深圳市税务局推出了全新移动服务平台“微税务”。已通过实名认证的企业办税人员可通过企业微信或个人微信,接收税务机关推送的减税降费政策,掌握最新的税务通知公告,实时了解本企业的涉税风险事项,还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报送所需资料。
据了解,2019年1月—2月,深圳合计减免税额达85.21亿元。4月1日增值税税率下调正式启动,减税力度空前,深圳不少企业将获得减税“红包”。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
4月4日,东莞召开科技创新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大会。东莞印发《东莞市人民政府关手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及第一批11项目配套政策,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在粤港澳大湾区有较大影响、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到2025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实施意见》把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4个创新体系和创新创业环境支撑作为重点任务,并提出20条措施。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在产业领域、创新能力、盈利模式、资本运营等方面遴选100家创新型企业,并对这些企业给予“一企一策”的靶向指导和扶持。并通过多种方式打造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同时,东莞还将推动创新强镇建设。鼓励有工作基础、有实施条件、有积极性的镇街规划建设创新强镇。鼓励创新强镇大胆探索,重点在引进产业化高端人才、打造特色平台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鼓励镇街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东莞将对建设创新强镇突出的镇街给予不超过500万奖励。
4月2日,广东省公开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整改方案。其中提到,全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防护屏障,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虽然在国内算优良,但对标国际一流湾区仍有差距。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张彬等人近日撰文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每1万美元GDP用水量为214.47立方米,比东京湾区高30%,单位GDP能耗是国际三大湾区的两倍左右。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与国际一流湾区水平差距明显,PM2.5年均浓度是同期国际一流湾区水平的3倍左右。大湾区地表水黑臭水体占比8.9%,而国际三大湾区已不存在地表水黑臭水体问题。
整改方案提出,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治理水平,全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大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全面统筹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水源布局,持续实施粤港珠三角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生态湾区样板,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3月29日晚,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成立的首个专门服务于大湾区青年企业的公益服务平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下称“青创平台”)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峰会暨2019粤港澳大湾区工商界春茗会上正式成立。
“创新科技跟年轻人分不开,青年就是我们的未来,要推动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创会主席蔡冠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湾区为粤港澳三地青年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更大向上流动空间以及更多的发展机遇。“青创平台将立足于粤港澳、面向海内外,围绕青年创新创业,构建综合服务体系,精准服务青年创新创业。”
据介绍,青创平台接下来将开展“青年创业交流座谈会”“创业者与知名企业家对话”“湾区青年创业大讲堂”“创业项目路演会”“创业者名企参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并组织青年进行各类有针对性的创业能力培训提升,培养青年人才实践能力,解决青年创业难等问题。同时,平台将发挥社会联动的纽带作用,整合社会资源,重点为港澳青年来大湾区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