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晚期,爱新觉罗家族已呈现颓废之势,只有醇亲王府因为连续出了两位皇帝,显得与众不同,一时声名显赫。
按照清皇族规制,凡是王子登坐龙廷,王府府邸应改作寺庙、祠堂或宫殿,原府其他人员也应搬往别处居住。我们这里所要讲述的是被称作南府和北府的前两座醇亲王府。
这里原来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荣亲王永琪的府邸。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醇郡王奕譞出宫时入住,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奕譞晋升为醇亲王后,该府即被称为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坐北朝南,分中、东、西三路,附带一座花园,现在中路各有一座面阔三间的府门与新建礼堂,前后建筑构成了比较完整的两进四合院。
进入王府正门,府门两侧是一面八字形的影壁,绕过影壁,东、西二门映入眼帘,穿过此二门分别进入东、西两座院落。
两座院落中,东路院落保存较好,西路古建筑大部分已被拆除,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
醇亲王北府位于后海北沿,其前身是清康熙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赐于成亲王永瑆作为成亲王府。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成亲王的子孙一直居住于此,最后一位承袭成亲王爵位的毓橚已经不够在亲王府居住的资格,于是慈禧太后将这座王府赐给了醇亲王奕譞,即为醇亲王北府。
醇亲王北府坐北朝南,布局广阔,可以分为东、西两大部分,西部是王府花园,东部是王府主体。
王府主体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由南而北穿过的街门,面阔5间,由此可以进入王府第一道院落,即王府的外院,后面是面阔5间的王府正门,进入正门是王府正殿--银安殿。
银安殿面阔5间,绿琉璃瓦歇山顶,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面阔5间的配楼。正殿后面是一组自成院落的屋宇,穿过3间过厅,迎面是面阔5间的正房及其配房,即为王府的后寝殿。
绕过后寝殿,是面阔9间存放着醇亲王奕譞生前的衣冠和用品的后罩楼--遗念殿。
东路建筑,主要是家族祠堂、佛堂与前后四进的佣人用房等附属建筑,王府的马号位于东墙之外。
西路建筑是醇亲王平常娱乐的活动场所,由两组院落并列而成,有宝翰堂、钟灵所、九思堂、思谦堂、任真堂、树滋堂和信果堂等主要建筑。
其中,宝翰堂是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的书房及会客的场所;九思堂是太妃生前居住的地方,思谦堂则是王妃生前的住地,而任真堂是溥仪和溥杰两兄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树滋堂是溥杰的住处。
西部是王府花园,现在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的故居,宋庆龄先生曾在此工作和生活了18年。
醇亲王北府花园,布局错落有改,乐寿堂、畅襟斋、听鹏轩、观花室、瑰宝亭、听雨坞、南楼、恩波亭、扇亭、鸽子房等单体建筑,分散坐落在南湖四周,凤凰槐、石榴桩、葡萄架使老王府散发着勃勃生机。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