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梵净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20-02-22 14:02

  10月29日上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为2018年度全国新晋5A级旅游景区举行授牌仪式,梵净山景区成为铜仁市首家5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第6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给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总体战略定位,我市在推进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为总原则,“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产力”,“区内做减法,区外做加法”打好梵净山的“生态牌”,不断发挥梵净山自然资源的核心吸引力,丰富旅游业态,狠抓配套建设,优化服务环境,让游客能够更好的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享受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凸显景区带动旅游扶贫效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12年10月,梵净山获批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铜仁市环梵净山大旅游圈的核心,铜仁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2013年底,梵净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启动了梵净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2014年梵净山“创5A”全面启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先后成立了“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制定了《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工作方案》《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宣传方案》《梵净山创建5A高速公路标识牌整改提升方案》等文件。

  2017年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同年也是梵净山申遗的攻坚之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梵净山保护管理和基础设施得以全面提升。

  梵净山地处黔、湘、渝三省市交界处,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生物多样性价值突出,有“动植物基因库”之称。今年7月2日,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是贵州省继“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中国丹霞”赤水、“中国南方喀斯特”施秉之后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贵州省首个独立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之一,强烈的隆起区,拔地而起成为武陵山之巅。绝对年龄大约在1014亿年之间,有着悠久的地质演化历史。老于鄂西神农架。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五个成员单位)。

  漫长的14亿年时光,梵净山一直被冰封在世俗烟尘之外,有如一方停泊在黔东大地上的诺亚方舟,庇护着567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当地球上同纬度地区都已是荒漠时,梵净山是仅存的原始丛林!

  梵净山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相对独立的气候环境,加之极少人类活动干扰,使得梵净山蕴含地球同纬度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梵净山森林覆盖率90%以上,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为大量珍稀动物物种保留了关键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不乏7000万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

  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黔金丝猴、华南虎、云豹、林麝、白颈长尾雉、大鲵、穿山甲、猕猴、短尾猴、苏门羚、亚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鸳鸯、红腹角雉、红腹锦鸡、勺鸡等20多种。“国宝”级的珍稀动植物以黔金丝猴和珙桐最具代表性。

  一百多年前,英国传教士汤姆逊偶然收购到一张残皮给黔金丝猴定名,以后从未发现黔金丝猴活动,直到西南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到梵净山考察,发现已灭迹60余年的黔金丝猴成群活动。

  它们现在栖息在犹如孤岛一般的梵净山中,生存范围狭窄,加之数量稀少,野外仅800只左右,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被科学家称为“世界的独生子”。

  铜仁市委外宣办、铜仁市文体广电局、铜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铜仁市梵管委主办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