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分享l你天天骂的携程过得比你想象好

2020-03-04 00:17

  3月5日携程公布的2018年的业绩显示,去年的增长并没减少,反而超过了预期,营收310亿的同时,其净利润高达55亿,比很多互联网巨头还要好。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机票业务上或许可以看出端倪。

  1、分账模式改变。携程最早通过做机票预订、送票上门、打印行程单发票等一系列服务来打开市场,赚取一小部分的代理费积累资本。近年来互联网越来越发达,航空公司越来越强势。15年底南航首先发难,把代理费降到为0,其他航空公司也陆续跟进。直接导致了16年和17年,携程的股价掉了百分之十几,同时亏损了10多亿。可以说携程机票卖得越多亏损越多,所以从17年底开始,携程找到了新办法,在机票预订上面捆绑了很多的保险、快速安检、机场休息室等附加费用,而且把退改费用大幅增加,以及对同一张机票虚高价格,这些收入用来弥补卖机票的亏损。

  2、现金流和数据。罗永浩说“不挣钱,就交个朋友”,机票不赚钱,但现金流巨大。从财报可以看到18年携程的交通收入占了129亿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来自于机票。如果携程不做机票业务,整个公司的收入情况会出现很大滑坡。另外当有了机票业务之后,携程可以收集数据、推荐酒店、租车业务或者跟旅行相关的附加服务,后面的这些业务才是携程真正有钱赚的地方。机票作为流量入口,可以不断导流到其他的业务当中,所以携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弃机票业务。但是消费者为什么要用它呢?

  3、简化手续。虽然中国机票业务最大的是三家航空公司,就算加上几个小航空公司,总数也不超过10个。但是作为一个旅客或是商务人士,如果乘机从a点到b点的话,不完全是只用一个航空公司的业务,这个时候就需要看不同的航空公司班次和价格比较。所以携程作为一个综合平台,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它的行程单可报销发票等服务,获取简便。对于大多数有报销需求的商务人士来说,非常实用。

  综合以上三点,虽然携程订机票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大部分的商旅人士还是会使用携程,毕竟它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和快捷,而携程也会把这个业务一直延续下去。

  携程现在主要靠酒店和旅游产品盈利。其中酒店占营收37%,根据它对酒店抽成比例是15~20%,所以盈利主要靠酒店业务撑起来。

  1、多而分散。在国内,酒店的品牌太多而且太分散,对于经常要出差的商旅人士来说,除非他有固定的住所,不然还是需要大平台来帮助他预订酒店。反过来酒店管理方,面对的竞争对手数量众多而分散,对于携程的高比例抽成,酒店的话语权较低。不得不把预订入口放在携程,让它拿到15~20%比例的抽成。

  2、自有资源丰富。携程的好几位高管先后创办了如家、汉庭、7天等酒店集团,同时携程也投资了很多国内(如途家、途牛)及海外很多旅游和酒店业务,在全球它能够有300多万间酒店资源可以利用。这样海量的资源在国内还是非常强大,能跟它抗衡的对手只有booking和airbnb。所以能紧紧掐住高端酒店的话语权。

  3、整合资源能力。由于机票和酒店业务携程都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带动新业务,包括出国自由行、跟团旅游等一系列能有更多盈利空间的产品。从机票、酒店、保险、租车到门票导游这一系列服务都是携程强大的资源,在近几年用来高速发展它的旅游项目。

  综合以上几点,携程的根基和供应链管理非常强大,加之其在众多领域精耕细作,所以并不会出现顷刻崩塌的局面。

  虽然它的财报看起来还不错,但是增长已经放缓了,它的挑战来自于内忧外患以及客户的不信任。

  1、高频打低频。携程最大的挑战是美团和阿里。美团用高频的外卖和中频的到家业务孵化出来酒店业务,由于主打的是中低端酒店可短时间的钟点房,吸引了众多非商旅的本地生活和年轻客户群。在18年的财报当中,美团的夜间开房数明显要高于携程,因为钟点房一天之内是可以卖多次的。这部分直接针对携程最赚钱业务。另外阿里旗下的飞猪,整合了全球航空资源,在飞猪上可以预定到不同国家航空公司的航班,班次非常丰富。对于很多出国的人士来说,飞猪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另外飞猪也在不断深耕酒店业务,虽然暂时没有办法能够跟携程数量上媲美,但是由于它有一些不错的海外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威胁着携程老大的地位。这两家公司无疑都是从它的高频业务如外卖和购物进行入口从而导流到OTA当中。这部分是携程最缺的一个资源。

  2、海外巨头觉醒。Booking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预订公司,同时也是携程第二大股东,最近几年看到携程不断向外去收购当地的旅行社和酒店业务。Booking也在担心携程有可能会抢它的生意,所以在前两年也主动投资美团旅行,并且加大了在中国的酒店预订业务。另外airbnb在中国也投资了一些民宿项目,同时确定投资来自印度的OYO酒店公司,再加上airbnb也在不断推自己的旅游项目,所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携程会跟这些巨头有很多交火,虽然携程在国内有强大力量,但是这种内外力量夹击,很有可能让携程无力招架。

  3、消费者不买账。过去一年多两年的时间,携程的众多负面新闻导致了很多消费者的不满。虽然投诉主要集中在机票预订的业务中,但对携程形象带来了巨大影响。另外一方面,由于携程一直喜欢用强势的态度来进行管理,没有太多的消费者会满意携程的整体服务。而携程恰恰做的是一个服务行业,如果服务没有让客户得到满意的话,会带来极大的风险,极有可能成为携程走向失败的导火索。

  综上,携程面临的内忧外患以及消费者三大不满的因素,在未来的成长当中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携程的创始人梁建章在最近几年不断在提人口的问题,某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整个市场的红利开始消失。现阶段携程如果还像过去一样,靠产品或者标准化的服务一劳永逸,它会遇到极大的问题,增长受阻,同时服务质量跟不上,那么一定会滑坡,而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在这里我们大胆假设一下,如果携程作为一个平台方开放了它的供应链,针对B端市场去做资源服务提供商的话,而非针对现在的C端,它很有可能会创造不一样的价值。或许那时候不再只是一个百亿的企业,而是一个千亿万亿的企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