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高铁新城东至蚌五泗高速公路,南至规划道路,西至曹山路,北至京沪铁路、徐蚌宁城际铁路,面积41平方公里。总体定位为两个中心”战略实现的承载区,蚌淮(凤)- -体化发展的先导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引领区,中高端现代服务业与事业配套的聚集区,科教、创新与创业汇集;的新高地,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华东枢纽、科教新城创新高地。
JK19单元以高铁西广场周边为中心,北至东海大道,西侧为高校园区,南至黄山大道,东至高铁线万人,城区定位为城市混合功能单元,其主导功能为城市高端居住及教育研发中心。
LZH10单元定位为城市中心区功能单元,北至东海大道,西至高铁线,东至中环线,南至学苑路,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2.7万人,主导功能包括区域交通枢纽、高端商业商务办公、医疗中心、文化中心、高端居住等。
LZH11单元定位为居住功能单元,北至学苑路,西至高铁线,东至中环线,南至黄山大道,总面积2.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4.8万人,主导功能为城市高端居住区。
高铁新城是蚌埠加快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是拉开城市框架、引进高端产业的重要平台,要从推动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以雄安新区为样板,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瞄准建设方向,完善设计方案,提高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水平。
突出功能定位,围绕高速铁路,吸引高端人才,提供高端服务,推动创新创业,努力把高铁新城打造成中央创新区。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城市建设经验,虚心向专家请教,把高铁新城的建设与医养中心、会展中心、总部经济、双创基地的建设相结合,打造区域综合服务枢纽。要进一步谋划融资招商 工作,加快建设融资招商平台,积极创新融资招商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铁新城建设。要进一步抓好征迁建设工作,统筹考虑融资模式和建设模式,加快种子项目推进速度。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指挥,严格落实调度推进机制,把高铁新城建设工作纳入市级层面高标准谋划推进。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文件,明确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总体思路等,为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开发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018年5月22日,蚌埠市人民政府、龙子湖区人民政府、蚌埠投资集团、上海东鼎投资集团签订《高铁东片区开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东鼎投资集团拟在蚌埠高铁片区投资建设东鼎国际学校(蚌埠分校)、商业综合体、总部经济产业园等项目。
其中 东鼎国际学校(蚌埠分校)项目。投资额约32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计划用地约234亩。学校设有双语部、国内教学部、国际教学部、留学生部、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等多个教学部门。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全过程基础教育,面向全国招生。针对欧美高中、大学进行专项教学。东鼎国际学校(蚌埠分校)有助于提高蚌埠高铁片区的知名度,集聚高端人才。 非盈利性民办初高中,占地约142亩,投资额约8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非盈利性民办小学占地约45.74亩,投资额1亿元人民币,共30班,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项目计划取得土地后6个月内开工建设,2年时间内开学投入使用,服务于本区域居民的基础教育。 东鼎商业综合体项目,投资额约50亿元人民币,计划用地约470亩,项目位于龙子湖区高铁东片区规划的商住用地范围内。开发建设住宅及配套教师公寓、自持商业综合体、公园等业态。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国际学校项目和教育配套项目在内的“8+1”地块,总投资100亿元,其中国际学校投资不低于20亿元。
项目计划用地400亩,总建筑面积约51.2万平方米,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全过程基础教育,并针对欧美高中、大学进行专项教学。
蚌埠医学院总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脑血管中心)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至学翰路、北至学苑路、西至学海路,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医院及相关配套设施等。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建设资金为医院自筹。
质子医院项目2018年10月签约,项目选址100亩,投资10亿元,目前项目协议已签订,公司已注册,在项目调整选址后,正在组卷报批土地指标。
蚌埠高铁新区做为我市 启动较早的板块,但因种种原因导致目前只开发了高铁西片区,不过在新一轮的开发建设中,蚌埠高铁新区被再次提上开发日程,而这一轮正是高铁新区的核心片区——高铁东片区
我单位对市人大代表徐国强提出的《关于启动高铁新城建设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省政府批复的《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中,将蚌埠市作为华东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把蚌埠市建成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人民生活幸福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蚌埠高铁新城位于城市东部的龙子湖东地区,中心城区与凤阳县城之间位置。向东距凤阳县城仅6公里,向西与蚌埠市中心城区隔湖相望,区位优势明显,周边山水环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铁片区未来的规划引领作用,已委托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蚌埠高铁新城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并于2017年6月通过市规委会审议。高铁发展规划的原则就是打造城市标志性门户以及城市活力空间、构建山水视廊与活动廊道,规划中集聚中高端服务业与公共配套、服务区域,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形成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城市景观轴线、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
《蚌埠高铁新城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定位高铁新城是蚌埠最重要的城市门户,是蚌埠联动区域,推动淮蚌(凤)一体化,建设蚌埠“两个中心”的重点片区。立足高铁南站,背靠大学城及科研院所,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房地产业、拓展区域山水旅游,形成“产、学、研、居、游”五位一体的蚌埠高铁新城。
一、结合蚌埠南站东站场、通过种子项目枢纽商务、综合活动中心及医疗健康中心的建设,发展枢纽商务、文化、医疗等综合服务业,打造城市第二中心;
三、依托高铁枢纽和大学城发展科技研发、创智街区、大学城相关配套服务,通过李楼片区中心的建设带动铁东住区发展;
五、依托李楼片区、优质教育项目和周边山水环境发展高端健康地产、旅游地产,通过生态社区与健康养老设施的建设,带动黄山大道以南片区发展。
目前市规划局已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高铁新城综合发展规划启动高铁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单元控规成果已与龙子湖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方案对接,为高铁新城片区项目落地和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上位规划支撑。
作为一个被蚌埠建设“两个中心”多次提到的区域,蚌埠高铁新区承担了更多的职责和使命,从规划图可以看到,未来高铁新区将是一副高楼林立,拥有多所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知名学府和商务办公楼云集的商务高地,在这里,蚌埠高铁新区拥有太多太多的优势,例如;
地理位置绝佳;整个新区程三面环山一面环湖的天然风水优势,地处中心城区与凤阳县中心地带,若后期凤阳县纳入蚌埠市,高铁新区则顺理成章晋级城市中心。自然环境优越,在皖北平原上拥有如此地势显得格外宜居。
蚌埠市区唯一高铁站,大型综合枢纽;坐拥蚌埠南站高铁站,外出出行随到随走,内部交通便利,全市各方向都有通往高铁站的公交,客运站也可直达三县及凤阳和周边城市。
蚌埠城区最宽的道路体系;高铁新区境内拥有多条城市主干道,如东海大道(8车道)黄山大道(6车道)学翰路(12车道)老山路(12车道)以及曹山路,学海路,学苑路,李楼路等等都是6车道,不仅路宽,品质高,而且部分道路两侧都拥有较宽的绿廊,健身步道,告别老城区道路窄等堵车难题。
全市唯一三条轨交交汇点;蚌埠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号线在次交汇,低碳出行,交通更为便利。
众多医疗资源;目前境内已布局蚌埠医学院总医院,安徽质子肿瘤医院,蚌医肿瘤医院等,为健康提供保驾护航。
旅游资源丰富;由于高铁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区域西侧紧邻国家AAAA级景区龙子湖,拟创建的AAAAA级景区湖上升明月,和总投资165亿的龙子湖电影文化旅游区。南侧是拟创建的AAAAA级景区大明文化园,北侧是白石山栖岩寺佛教文化园,东侧是总投资23亿元的百花谷风情小镇,一个被景区环绕的高铁新区,还不够诱惑你吗?
高品质国际学校布局;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国际学校占地400余亩项目落户于此,家门口的名校,不再担心学区,有钱你就能上。
城市CBD,高铁商务区;纵观我市发展和城市布局,CBD目前在蚌埠市还没有出现,而蚌埠南站东侧约500地块规划性质均为商务用地,是我市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栋栋玻璃幕写字楼将拔地而起,一旦建成,这里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承载区,产业,就业更加高端,商务未来将成为这个区域的经济支柱。
除了一些医院,学校之外的项目外,图中黄色区域内或将成为近期开发的居住用地。
阅读6千+:投资165亿的龙湖电影工业特区线千+:前方到站高铁新区 百亿打造城市第二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