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是天台山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近年来,天台县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大力推进“和合文化”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和合文化“两地一区”,为建设“名县美城、和合圣地”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和合圣地碑位于天台山旅游集散中心区块(和合小镇)内,总高约7.9米,碑名“和合圣地碑”由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撰写,碑文由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为主撰写,基座正、反两面分别为象征和合二圣的荷花、彩盒吉祥图案浮雕,整体给人以雄厚稳重、庄严震撼之感。
和合文化创意街区彰显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力。唐诗之路体验中心、天台县影视文化产业孵化园、天琴坊、天台度过、官谷艺术馆、老杜草堂、华顶旅行社、遇见音乐餐厅、巨说还不错音乐餐厅等文创企业落户并发展态势良好。
高速公路入城口高18米动画形象小济公大型铜像雕塑文化地标建设完成,济公一生扶危济困,是践行和合文化的典型代表。雕塑的建成,使天台县城的特色和温馨之感扑面而来。
和合文化公园位于赤城山麓,紧邻县城的九九回归林,一直是天台市民喜欢去的乐园。和合文化公园改造提升,新建一个集厕所、书吧等为一体的和合驿站。
和合书吧是以24小时自助实体图书馆为馆舍基础,运用“RFID”及信息化技术,打造不打烊、全开放、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和合书吧践行公共图书馆平等、开放、共享的理念,为市民提供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的阅读空间。继天台小学分馆、影剧院分馆、供电局劳动路分馆和客运中心分馆后,2018年“和合书吧”再添新成员,工人东路分馆与国大容园分馆相继开馆运行,目前全县已建成6家,共有藏书9万册左右。
最近,始丰湖和合广场人气很旺,有的父母带着孩子趁着东风放纸鸢,也有三两好友携手漫步,更有青葱少年迎风骑行,构成一幅天人和合的美好画面!此情此景,这正好应和了公园广场上“和合二仙”雕塑所传递的“和合文化”。“和合二仙”绿植雕塑占地直径约8米,高度为4.5米。主体为圆环搭配2个绿雕人物及莲花荷叶,周围花团锦簇。人物造型为和合二仙,造型参考民间传说资料设计,一人手持荷花荷叶,另一人持圆盘,两人慈眉善目,相敬互爱。莲花荷叶也栩栩如生,当夜晚来临,露珠灯光亮起又是一番风味。
沿高速出口—入城口公园—天台山西路—寒山路—和合小镇—三角坦这一线路,我县规划建设了和合文化特色走廊,运用“城市家具”理念,在寒山路沿线建设“和合二圣”群体雕塑,沿途的绿化带、人行道、电线杆、护坡等,无不隐藏着和合文化元素的巧思。
天台山家风家训馆成为和合文化教育的热点,该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来访客人800多批3万多人,其中各类学习考察团体200余批共5000余人。
和合文化底蕴深厚,其传承的落脚点在于人。我县搭建和合文化阵地,新建多家和合书院,澜山书院、琼台书院、上杨村和合书院等已落成,后岸村和合书院基本完工,宗渊书院、宝华书院等也在建设中……其中,澜山书院通过开设天台山文化大讲堂、华顶诵读等活动,传播天台山文化,累计举办活动200余场,还开设花道、茶道、传统手工等培训,受益群众达万余人次。
寒岩又称“寒岩洞天”。高15米,宽48米,深78米,旧名拊石洞,因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洞中书有“潜真”二字,而改名“潜真洞”。唐代闻名国内外的白话隐逸诗人寒山子曾长住于此,洞前有寒岩寺遗址。寒岩洞口有“龟”、“蛇”相守,是天然岩石生成。尤其是石蛇,大如粗柱,从地下钻出,翘首望天,像极了。洞口有块大石,称“宴坐石”,是寒山子宴坐之处。
和合人间文化园投资300多万建成了拾得坊,开发和合工艺品近二百种。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4万多人,其中国际友人1900多人,港澳台人士4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