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是在鼓动人们最后捞一把的海报,就摆放于建行一机构办公场所,引发争议。
建行22日给出回应:对于此事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伤害,“深表歉意”,将追究相关机构管理不严的责任,严肃查处。建行表示,“坚决反对任何象牙制品买卖活动”,不参与、也绝不允许借用建行名义进行相关宣传的行为。
在我国,象牙贸易即将被全面禁止,最后的时间节点,是2017年12月31日。
这张海报透露的信息,亦让人忧虑——象牙禁贸之后,中国的象牙消费需求,是会随之偃旗息鼓,还是会反而打着“最后的收藏”的名义,在地下愈演愈烈?
近日,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布了一份名为《禁贸下的需求——中国象牙消费研究(2017)》的报告。
报告显示,自今年中国实施象牙禁贸措施以来,获得了公众的普遍支持,象牙购买行为正在逐渐减少,但认知度仍然有待提升。
依据TRAFFIC的定义,它们被分成了一、二、三级。一级城市被视为最活跃的象牙贸易市场,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等;二级城市是中等活跃的市场,包括沈阳、天津、西安等;而三级城市是初级活跃的市场,重庆、深圳、济南等
在一级城市,30%的受访者声称在过去一年中购买过象牙。得知象牙禁贸后,未来购买意愿从39%降低至18%。
在三级城市,39%的受访者声称在过去一年购买过象牙,得知禁令后,未来购买意愿从49%降低至20%。
他们目前不是买家,未来也不打算买,多居于一级城市,也是最关切购买象牙环境后果的消费群体。
有31%为禁令敏感人群,他们中的八成此前有购买象牙意愿,但听说象牙禁令后,全部受访者都表示将停止购买。
他们多数居于三级城市,其购买的主要原因是——拥有象牙制品而受人尊重,象牙能彰显社会地位。
听说禁令之前,81%为意向买家。他们中的大多在国内零售商店或者出境旅行中购买。几乎所有买家都声称在禁令实施后仍然会购买。
想不起来也没关系,在对15个城市2027个受访者进行调查后,能第一时间回忆起控制中国象牙销售法规的受访者只占到19%。
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明确了2017年3月31日前先行停止一批象牙定点加工单位和定点销售场所的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
报告显示,在被提示的情况下,4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之前听说过象牙禁令。而且,18-30岁、高等收入者和定期出境旅行的人对禁令知晓程度更高。
总体来说,86%的受访者认可和支持象牙禁令。不过,研究也显示,三级城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寻求其他购买象牙的途径,特别是在禁令生效前加紧购买或者在网上购买。
相比而言,而一级城市中的消费者更加欢迎禁令。这些城市中仍然打算购买象牙的人,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说服不买的消费者。
即使是在顽固买家中,也有62%在知晓禁贸令后准备重新考虑他们未来的购买计划。
这说明,提升消费者对象牙禁贸的了解不但十分必要,而且能切实改变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
关于大象濒危和法律的观念信息是最能打动受访者的。受访者承认,他们并不了解象牙贸易背后的残忍。
人类对象牙制品的过度需求,驱动了盗猎和非法贸易,每年有超过20,000头大象被盗猎而丧生。目前非洲象仅存41.5万头左右。
如果盗猎不止, 非洲象可能在未来10-20年功能性灭绝。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 爱登堡先生说:“试问我们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别无选择,未来只能在画册上看见真正的大象吗?”
象牙有三分之一深藏于头颅内。要最大限度的获取象牙,唯有断头取牙。所以,被盗猎的大象没有生还的机会。
也有受访者承认,他们对法律认知度并不高。而严格量刑和惩处的信息,确实会降低他们的购买意愿。
研究也发现,国际公益组织、执法机构和国内公益组织等机构,被认为是象牙观念信息最有影响力的发布者。
“一些地区正倍受非法野生物贸易问题的困扰,而野生物及其制品的合法市场更增加了此类问题的复杂性,中国的禁贸令为保护非洲大象种群的未来做出了明确承诺,并表现出应对这一关键问题上的卓越领导作用。然而,未来的几个月将十分关键,这将影响到象牙禁贸令能否有效的执行和传达。”Margaret Kinnaird ,WWF国际野生物项目主任表示,“我们始终相信,2018年关停最大的合法象牙市场后,象牙的消费需求将会显著减少。”
2016年4月30日,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点火,焚毁了创纪录的105吨象牙,黑市估价超过1亿美元。此举旨在彰显肯尼亚根绝象牙贸易、保护大象的决心。
TRAFFIC和WWF今年8月进行的象牙市场回访调查显示,无论是合法还是非法市场,象牙交易量都在减少,象牙价格也有所下降。
“2007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特许非洲四国和中国日本签订了一个115吨的一揽子“合法象牙”进口协议。115吨这个数量很大了,想必能满足需求、打压市场价格了吧?
并没有。截至2011年底,国内象牙原料的价格不但没有因为合法象牙而降低,反而比2008年之前翻了3-4倍。同样,来自非洲的数据表明象牙走私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快速攀升了。
当然我们很难确切证明二者之间的因果,但是确实有很多迹象表明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简单的供求关系”在起作用:
合法象牙的存在本身会使得市场扩大,让加工者和消费者认为象牙是合适的奢侈品。奢侈品市场上,一旦宣传掀起了需求热潮,足以淹没任何合法象牙供给。
在很多非洲国家无法大幅增加对抗走私投入、反走私国际合作依然障碍重重、走私沿路腐败盛行的现状下,道德谴责是拯救濒危物种不得不使用的手段。
让全社会形成谴责象牙持有和买卖的氛围,清楚地告诉消费者购买象牙是不道德的,从消费心理这个根源上打击需求,这个做法在历史上拯救过藏羚羊——但是,在国家还支持合法出售象牙、各种商家可以公然鼓励象牙收藏的时候,这种做法是很难实现的。
毫无疑问,彻底禁绝象牙制品贸易不是一种最理想的管制手段,自身也会带来新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并不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社会里。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AWF)认为,禁售虽然会带来黑市,但合法化只能是在合法背后更大的市场和更大的黑市。
关于大象保护的路线争论并没有终结,将来一定还会继续进行下去,我们甚至有可能找到新方法和新路线,可能改变我们此刻的观点。但是,大象能不能等到我们得出唯一正确的最终结论还是个问题。我们总不能等到它们落入和黄胸鹀、白鱀豚或者加州湾鼠海豚那种境地的时候再采取行动,我们现在就必须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