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控股”)日前发布公告称,在2019年3月25日新增可售A股49930.35万股,占A股总股本的11.30%。这一批解禁股为2016年5月23日顺丰控股以壳资源重组方式借壳上市时定向增发机构配售的股份。
资本市场增发股票之外,顺丰控股业务方面也是动作频频。2019年3月1日,顺丰战略投资缅甸KOSPA公司,再度加码东南亚市场;3月11日,顺丰控股与德国邮政敦豪集团的联名品牌“顺丰敦豪供应链中国”正式成立。2018年一整年,顺丰控股更是投入70亿元的资金开拓新业务。
近期,公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顺丰控股2018年营收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0%;归母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滑4.57%。
就相关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顺丰控股进行采访。顺丰控股方面表示,公司2018年加大了在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短期经营业绩,但均为基于公司长远战略和员工长期发展考虑的战略性、前瞻性投入,有利于公司保持长期稳定、健康的利润水平。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8年快递行业业务量增长26.6%,业务收入增长21.8%。同期,顺丰实现快递件量同比增长26.77%;营业收入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0%。在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方面,顺丰基本跑赢行业。
另外,客单价上,从2016年至2018年的顺丰快递业务的票均收入看,分别为22.15元、23.14元和23.18元,高于行业12元到14元的平均水平。
然而,顺丰控股2018年的利润,却出现下滑。顺丰控股归母净利润45.56亿元,同比下滑4.57%,这也是顺丰控股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利润下滑。
除了受2017年顺丰控股出售子公司丰巢产生10亿元以上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之外,2018年顺丰控股利润微降另有玄机。
顺丰2018年报显示,其营业成本746.42亿元,同比增长 31.4%,远快于收入增幅。事实上,顺丰控股2018年报披露,成本增长高于收入主要在于公司主动应对市场需求,扩展多元化的物流服务,对新业务进行了开拓性投入。
2018年报显示,顺丰新业务运力投入导致运输成本同比增长 14.2%,新员工增加及老员工福利增加导致人工成本增长 17.9%,新业务场地租赁增加导致办公及租赁费增长 46.1%。
另外,公司营业成本、研发费用、销售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公司新业务快速扩张、投入息息相关。而2018年,顺丰营业成本、研发费用、销售管理分别同比增加31.4%、51.7%、34.6%。
事实上,2018年一整年,顺丰马不停蹄。3月,顺丰收购了广东新邦物流,建立独立品牌顺心捷达,发力重货快运业务。4月,顺丰参与了美国流服务平台Flexport新一轮的融资,加码国际业务。8月,顺丰与美国夏晖集团一起成立了新夏晖,加码冷链业务,同时成立中铁顺丰国际快运。10月,顺丰控股收购DHL在大中华的供应链业务,整合中国内地、澳门和香港的供应链管理业务。
快速加码新业务迅速推高成本。兴业证券研报称,顺丰保持了对新业务的高投入,致使营业成本增速过快,影响了利润表现。
新业务利润稳定性也暂时无法和传统业务媲美。方正证券研报称,顺丰短期尚未盈利的新业务加速增长,以及高额研发投入,导致亏损持续扩大。
顶着高投入,冒着低利润的风险,顺丰控股依然坚持转型综合物流服务商的大战略。转型综合物流服务商,顺丰有“被迫”成分。
当下,中国快递业务增速放缓,据国家邮政总局数据显示,2007~2017年当中,全国快递业务量由12亿件增至401亿件,年均复合增速近40%;2018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07亿件,同比增长26.6%。
另外,电商平台的作用不可小觑。快递业务对电商的依赖不言而喻。然而,顺丰的电商之路波折不断。自2010年踏入电商市场,顺丰先后创办了顺丰E商圈、顺丰优选、丰E足食、嘿客等电商平台,尝鲜海淘、无人货架、O2O等新业务。数据显示,仅2013~2015年,顺丰电商板块的亏损就超过16亿元。
2019年3月中旬,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出资46.6亿元入股申通快递控股股东公司——上海德殷设立的子公司,交易完成后,阿里将间接持有申通快递的部分股权。
在投资了百世汇通、圆通、中通后,阿里已经将“三通一达”阵营中的大多数拉拢到自己麾下。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中超控股称,经自查,公司公章用印记录台账未发现该《担保函》的用印登记及审批记录,公司时任多名董、监、高均不..[详情]
实际上,天下支付、诺亚投资、宏图高科三方签署了《关于天下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之增资及业务合作协议》(以下简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