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04-01 国际期刊速递丨今日热点:抗血小板、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高血压、雌激素、血压、肾损伤
两项预防复发性卒中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预防随后的缺血性事件。然而,关于这种方法治疗有症状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疾病的卒中患者的疗效或有效性的数据很少。
我们使用多中心卒中登记数据库(韩国卒中临床研究协作)分析了2008年5月至2015年5月单用阿司匹林或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的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疾病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意向、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终点是卒中复发、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的1年复合结局。为了平衡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倾向性评分和治疗加权逆概率的脆弱性模型。
共有5934例有症状的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疾病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n=2903,49%)或阿司匹林(n=3031,51%)治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的主要结局发生率为12%(n=353),阿司匹林组为14%(n=410)。在符合方案和治疗分析中,联合使用阿司匹林的主要结局的危险性显著降低(危险比,0.71;95%可信区间,0.57-0.88;P=0.002和危险比,0.81;95%可信区间,0.69-0.96;P=0.02),但在意向治疗分析中有临界意义(危险比,0.86;95%置信区间,0.74–1.01;p=0.06)。在所有分析中,联合治疗对全因死亡是有益的,但不能减少复发性卒中。
与接受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的主要结局似乎较少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全因死亡的减少。由于这是一项非随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我们的研究应谨慎解释。
STICH(脑出血外科试验)I和II试验将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早期保守治疗组。这两者都不重要;可能是因为手术对恢复的影响很小,或是因为手术对某些人有利而对其他人有害。介绍了一种新的非参数分析方法。然后将该方法应用于第三次试验(缝合(创伤)的数据,该试验解决了头部受伤患者的类似手术问题。
使用(1)基于预后的二分法结果和预先指定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亚组(3-8、9-12和13-15)的标准荟萃分析1541例患者的数据;(2)根据GCS和量表对格拉斯哥延长评分的新的非参数回归;以及(3)ANA分析(1)重复使用分析(2)确定的类别。
标准荟萃分析显示,如果GCS为9-12(自发性ICH比值比,0.70[95%可信区间,0.48-1.03;p=0.07];创伤性比值比,0.48[95%可信区间,0.18-1.26;p=0.14]),手术的结果更为有利,尽管无显著性。对自发性和创伤性脑出血的排序分析显示了相似的结果模式。手术对小损伤是有害的,对大体积损伤的益处越来越大。对于GCS,手术在频谱两端几乎没有效果,但建议在10到13范围内有一个有益的效果(以图形方式确定)。重复此分类的荟萃分析显示手术有显著益处(自发比值比,0.71[95%可信区间,0.51-1.00;p=0.05];创伤性比值比,0.16[95%可信区间,0.05-0.51;p=0.002])。
在Stich试验中观察到的无意义的结果是因为将从手术中受益的患者与受到伤害的患者混合在一起。患有GCS 10-13或大型ICH的患者可能从手术中获益。我们的分析显示对创伤性ICH/挫伤数据也有类似的效果,并且有望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microRNA-31通过靶向ppp6c(蛋白磷酸酶6c)调节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高血压的免疫抑制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高血压和器官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microRNA-31(mir-31)是Treg细胞生成的关键调节因子。然而,MIR-31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尚未阐明。我们旨在研究血管紧张素II(Ang II)诱导的高血压小鼠模型中的MIR-31功能及其详细机制。我们发现:在体外,在t辅助17细胞中,mir-31的表达高于t辅助17细胞,而在treg细胞中,mir-31的表达低于na_ve t细胞。MIR-31的遗传缺陷促进了Treg细胞的分化,而对t-helper 17细胞的分化没有影响。Ang II-诱导的高血压导致主动脉、脾CD4 T细胞和肾白细胞中的MIR-31表达增加。MIR-31缺陷显著降低了收缩压和舒张压,减轻了肾和血管损伤。在Ang II诱导的高血压小鼠中,Mir-31的缺失改变了Treg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积累以及肾脏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Ang-II治疗降低了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增加了血浆中因MIR-31缺失而减弱的促炎细胞因子。ppp6c(蛋白磷酸酶6c,mir-31的直接靶点)在Treg细胞中的特异性缺失导致Treg细胞诱导的显著损害、Ang II诱导的血压升高和小鼠器官损伤。总之,我们通过靶向ppp6c(Treg细胞分化的关键调节因子)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了mir-31是高血压相关免疫抑制的转录后关键调节因子。这项研究为基于小RNA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
低出生体重与晚年妇女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和更年期较早有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出生体重和血压(BP)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很好的定义。在由胎盘功能不全引起的低出生体重啮齿动物模型中,宫内生长受限使女性生长受限的后代的血压显著增加12个月,这与早期生殖衰老、睾酮增加和激素环境的改变有关。因此,本研究验证了一个假设,即长期补充雌二醇可以消除女性生长受限后代中血压升高的现象。在12个月大时给予安慰剂或17β-戊酸雌二醇小丸(60天释放量为1.5 mg)6周。在清醒的导管插入术大鼠中测得的血压,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安慰剂治疗生长受限组显著增加。然而,与安慰剂治疗生长受限相比,雌二醇治疗生长受限的患者血压没有升高。雌二醇通过其受体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介导其对血压的影响。用G蛋白偶联受体激动剂G1(400 mg/kg,持续2周)治疗生长受限的后代,血压下降。在媒剂治疗生长受限的后代中,肾AT1ar(血管紧张素1a型受体)和AT1br(血管紧张素1b型受体)和肾AR(雄激素受体)的mRNA表达升高,但在G1治疗生长受限的后代中没有升高。因此,这些数据表明,长期补充雌二醇可通过可能涉及其G蛋白偶联受体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防止女性生长受限后代中产生的血压升高。
急性肾损伤(AKI)在危重病人中具有很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它也是由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神经激素激活引起的心力衰竭(HF)发病率的一个强有力的危险因素。然而,FDA没有批准任何药物。据报道,内源性微粒鸟苷酰环化酶A受体(PGC-A)激活剂可维持AKI患者的肾功能并提高死亡率,同时伴有PGC-A激活剂的低血压限制了其治疗潜力。
我们研究了非低血压PGC-A激活剂,即CRRL269在缺血诱导AKI的短期大动物模型中的治疗潜力,并研究了尿C型钠尿肽(UCNP)作为AKI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在AKI犬模型中,我们首次发现,在不降低血压的情况下,CRRL269刺激cgmp生成,抑制血浆血管紧张素II和降低心脏充盈压。我们还证明,CRRL269可维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肾血流量(RBF),促进利尿和钠尿。此外,通过体外组织学和组织凋亡分析,CRRL269降低了肾损伤和凋亡。我们还发现,与天然PGC-A活化剂相比,CRRL269是一种更有效的肾细胞凋亡抑制剂,并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 浓度降低。肾脏抗凋亡作用至少由cgmp/pkg途径介导。此外,crrl269通过一个pcr基因阵列抑制促凋亡基因的表达。此外,我们证明AKI增加了UCN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