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是中国金融要素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深入了解黄金市场的基础上可更好地参与市场。从宏观角度看,笔者对中国黄金市场有三大方面的认识。
其一,从发展现状看,中国黄金市场在全球表现亮眼,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
今年以来国际黄金市场波动加剧,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影响的背景下,今年1到10月间,全球黄金ETF持仓累计增加182.2吨、总持仓达到2347.6吨。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市场的黄金ETF持仓增加了127.4吨,占全球黄金ETF增量的70%。纽商所黄金期货交易量同比增长25.58%、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量截至11月底同比增长8.06%,成为全球场内黄金交易仅有的两家增幅为正的交易所。整体来看,中国、美国黄金市场齐头并举、各具特色。
聚焦国内,新常态下的中国特色黄金市场,已逐步形成了以上海黄金交易所集中统一的一级市场为核心,竞争有序的二级市场为主体,多元的衍生品市场为支撑的多层次、全功能的黄金市场体系。中国黄金市场也是全球唯一覆盖黄金市场全生态链的市场,中国的黄金采矿、冶炼、生产、加工、消费、进口均列全球第一。可以说,中国黄金市场不仅潜力巨大,同时具备了国内与国际市场、场内与场外市场、上中下全产业链的覆盖度、完整性、多样化优势,这在全球黄金市场中也是独特的。
今年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第15年,也是中国黄金市场实现开放和多层次发展的15年。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已经建成由竞价市场、定价市场、场外询价市场、租赁拆借市场、质押融资市场等共同组成、融境内主板与国际板于一体的完整的黄金市场体系,坚持服务黄金实体经济,引导中国黄金衍生市场规范发展,成为中国黄金市场重要的金融基础平台。2014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了国际板业务,全球投资者可用离岸人民币直接参与交易,2016年又推出代表中国黄金市场定价权的“上海金”基准价。目前,全国黄金实物交易中的一级市场绝大多数在场内市场进行,全球从黄金精炼企业流向各大黄金市场的以“上海金”为质量标准的标的已超过50%。
“欲带其冠,必受其重”,不论哪个市场的长期发展,都是在机遇和挑战中摸索前行的。当前,中国黄金市场发展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
一是在从严监管、规范市场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声音”。一方面,自从去年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级联席会议深抓“回头看”工作以来,全国多地整改或处分了违规违法的场内交易场所,这是件好事,但原有非法交易场所中大量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也被主动或被动地分流或引导至其他渠道继续参与投资。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市场判断能力等,这些投资者在面对黄金投资这类风险和波动较大的市场时,可能遭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为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干扰,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利后果。
另一方面,今年年初查处的“河南—潼关假黄金质押骗贷案”暴露了目前场外交易市场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审批监管、质量检测和风控监督,涉案公司以钨含量占62%、黄金含量38%的假金砖骗取了当地多家金融机构的贷款,涉案金额超过100亿元,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何把控此类业务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多重风险,是摆在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面前的巨大挑战。
二是黄金产业税改政策调整或将严重影响黄金市场的发展。一直以来,黄金市场的发展为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黄金交易的市场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和组织下,在财政部和其他各监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顶层设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种场内集中交易、结算、交割等模式,不仅大大惠及市场参与方,而且便于监督、管理、调控黄金这种具有货币属性的国家战略物资。可以说,这种集中统一又高度市场化的制度,是汲取了世界各市场所长,而又举全球唯一。当前,财税部门拟对黄金特殊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在消费零售环节征收黄金增值税,这一调整将对现有规范有序黄金市场体系的基础带来一定的动摇。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不利于我国金融发展战略的实施,对黄金生产、消费、投资和交易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导致黄金市场定价体系失真,削弱我国黄金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其次,不利于实施黄金市场统一集中监管,黄金走私等非法渠道可能死灰复燃,在国内外黄金价差客观存在的现状下,对现有中国黄金市场格局形成较大冲击,从而削弱我国在全球黄金市场的话语权;最后,不利于市场投资者参与场内集中交易,或将引起市场参与者的逐步撤离,黄金投资和套期保值等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丧失,并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来自国际黄金市场的挤压和挑战。2016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机遇,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金”黄金基准价格,标志着中国在全球黄金市场拥有话语权。但也要认识到,在这个“西价东移”转变过程中,国际黄金市场的硝烟也未曾停止,除了伦敦、纽约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还面临着新兴亚洲市场如新加坡、香港等交易所的激烈竞争。目前,欧美正在加大研究推动建立统一、可追溯的黄金公斤条标准,而随着“上海金”质量标准的影响越来越大,应该力争在全球质量标准体系的竞争合作格局中体现更大的中国声音和中国贡献。
一是规范与促进并重,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在新形势下对新情况必须要积极应对、加强防范,一要重视防范贵金属市场中的“庞氏骗局”,配合监管部门加强对市场参与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的正确引导;二要重视开展反洗钱工作,进一步提升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为市场发展提供一个稳健安全的生态环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三要重视培育成熟理性的合格投资者,在交易所示范作用的带动下,继续推动行业自律组织、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积极投身于市场普及和风险教育。
二是携手共建,互利共赢。加强与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同业的合作,扩大市场参与主体进入黄金市场参与交易,携手共建多层次在监管下的黄金市场体系;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与沿线国家、地区合作的开展,同时探索创新有效的国际业务合作模式,紧跟全球化步伐,加速融入全球市场;加强对地方金融市场的培育和支持,培育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巩固黄金市场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中国黄金市场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对黄金增值税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应权衡利弊、审慎进行。第一,相关部门应对当前拟推出的新一轮政策进行独立第三方评估;第二,应按照对黄金市场发展是否有利、对国内金融市场秩序是否有利、对国家金融安全是否有利的原则,审慎进行黄金税收政策的调整;第三,借鉴全球四大产金国及其他境外主要黄金市场的做法,对黄金市场增值税维持免征或即征即退政策。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偷逃税款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第四,在黄金税收政策的协同基础上,推动全球金融机构的黄金业务监管协同,防止跨体系的税收和监管套利,支持更多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和国际会员“引进来”。
纵观全球,黄金货币属性地位逐步回归,黄金市场的战略地位正在提升;聚焦中国,黄金市场日益开放、投资群体丰富多样、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展望未来,相信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黄金市场也将给实体经济发挥更多作用。上海黄金交易所将竭诚致力于黄金市场合作与创新,加强行业伙伴的深化合作,惠及所有市场参与者,为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与合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系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经理,本文摘自作者12月6日在“2017第十二届中国黄金与贵金属峰会”上的发言)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456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