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3位高管离职后刘强东向上万快递员兄弟“动刀”

2019-04-09 12:01

  近日,有网友在某社交平台上爆料称,京东将取消旗下快递员的底薪,另外将增加快递收件任务,揽件将计入绩效,直接影响工资收入。

  对此京东回应称,“由于业务模式的多元化,原来的薪酬结构已经不适应新的模式。因此,决定在部分地区试点将底薪转变成更有激励性的业务提成”。

  不过对此,部分京东物流的员工并不买账,“这就是在变相减工资”,京东快递员吴冲向全天候科技抱怨。

  据其介绍,清明节后,他负责配送的区域本来有20个快递小哥,但假期回来,很多因此离职了,“感觉少了一半”。

  作为刘强东眼中的“兄弟们”,京东快递员的待遇一直让业界艳羡。优秀快递员不仅会定期受到东哥的款待,就连宿舍楼都是由京东提供的,高比例的五险一金更是业界少有。

  刘强东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过,如果一家公司靠克扣员工的五险一金,牺牲兄弟们60岁之后保命的钱,那是耻辱的钱。这家公司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刘强东食言了。随着“京东取消快递员底薪”的动作传开,京东快递员的好日子似乎也已到头。

  实际上,在“取消底薪”一事被曝出前的两周,很多京东的快递员就已经听到了风声。

  在北京的京东快递小哥杨阳表示,类似的消息他最早在年初就听过,只是两周前才最终得以证实。

  在这之前,京东物流一直实行“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底薪大多都在1200元左右,根据地区差异可能会稍有不同。

  提成方面,主要分为揽件和派件两部分。“派件提成上,小件多在1.5元/件,大件根据体积和重量的不同,在3-5元不等”,杨阳表示。

  因为所配送小区“北漂”较多,单量相对比较理想,目前杨阳月工资稳定在9000元左右,这在行业中已经算是较高水平。

  对于“取消底薪”一事,杨阳目前也只能无奈接受,“上层想要减成本,我们只能听着,以后只能每个月多派一两百个件了”。

  据一位京东配送站站长透露,今年年初开始,京东快递员的公积金已经由之前的12%,下调到了7%,不过这只是针对已经入职的老员工。

  对于即将或还未入职的新员工,京东今后将不再缴纳公积金。保险层面,“也从之前的‘五险’变成了‘三险’。”

  在回应里,京东还提到的“为了保证平稳过度,在各区域制定了4-6个月的员工薪酬保护政策”,但该站长表示,“时间只有3个月,过了3个月,老员工也将取消底薪”。

  一边“取消底薪”,另一边京东却把揽件业务的提成给提高了。这也被很多业内人士解读为京东将发力“个人快递”业务。

  在此之前,京东快递员每揽一件,提成比例是“2+2%”,即“2元+运费的2%”;调整后这一比例提高为“3+5%”,即“3元+运费的5%”。

  吴冲就表示,“自己的配送区域,有时候一天都没单,因为京东自己也不宣传。多的时候也不超过10单。”

  在最早的冷启动阶段,京东甚至曾要求“每个快递员,每天必须要揽收6个个人件”,不过如今这一规定已被取消。

  2018年10月,京东正式推出个人快递服务,面向个人用户进行揽件。官方数据显示,该服务推出后,月环比平均增速超过100%。

  此前,在原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17个城市的基础上,京东又把个人快递服务拓展到了青岛、长沙、重庆等31个城市。

  自2007年成立以来,京东物流很长时间都是作为京东商城的运营支持体系存在,这种情况下京东物流员工享受的是“旱涝保收”的薪酬。

  但在2017年京东物流子集团成立并成为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后,京东物流员工要和顺丰、通达系员工面临一样的竞争,“旱涝保收”的薪酬结构转向“奖优淘劣”的薪酬结构是大势所趋。

  在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看来,“这样的调整虽然短期会带来一些负效应,但如果京东妥善处理,或利于向更具竞争力的社会化物流转型。”

  今年年初,京东曾表示“京东物流将在2019年新增1万名员工,招聘对象以一线员工及基层管理者为主”。而目前,京东员工总人数约18万人,其中70%的员工来自于物流和仓储一线。

  越来越庞大的物流团队,让京东面临着巨大的人力成本开销,选择在此时“取消快递员底薪并降低公积金”,或是京东缓解成本压力的对策之一。

  同样作为长期坚持自营路线的物流企业,人力成本也成了顺丰速运近年来颇为头疼的问题。

  顺丰2018年报显示,因为新员工增加及老员工福利增加,其人工成本增长17.9%,这直接导致其2018年的营业成本同比增加了31.4%。

  人力成本的居高不下,也使其成为了投资机构关注的焦点。2017年,顺丰控股共计召开了5次调研会议,有关成本的问题几乎成为必谈话题。

  在接受调研时,顺丰控股曾多次提及管控成本的措施:加大对提高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优化业务流程、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在波峰采取灵活的用工模式。其中,所谓“在波峰采取灵活的用工模式”则是借助外包。

  据了解,顺丰快递员的薪酬模式也是“底薪+提成”,其中每单的提成比例大致跟京东相同。据顺丰官方透露,2016和2017年,顺丰快递员的月薪大多维持在8000元左右,这与一二线城市京东快递员的薪酬也相差不大。

  “长期来看,除了邮局体系,民营物流只能是‘2+1’结构——京东和顺丰会成为两大物流巨头”。在刘强东看来,物流行业中,能和京东平起平坐的只有顺丰。在京东入局“个人快递”业务后,二者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与京东“取消底薪,实行绩效工资制”不同,为了缓解用人压力,最近几年顺丰选择的是大力发展“外包业务”。

  2015年,顺丰推出“伙伴计划”,其中原先由顺丰控股承担的部分职工薪酬、运输成本及车辆和机器设备折旧等,转由业务外包供应商自行承担。

  令顺丰尴尬的是,伴随着外包模式的开展,其成本不但没减,反而有持续上升的趋势。2018年顺丰外包成本达395.6亿,占快递收入的44%,是其第一大成本来源。

  如今,”人力成本“仍然是摆在京东和顺丰面前的烫手山芋。随着双方“个人快递”业务的深入开展,未来交锋将愈加激烈,而此时,率先解决成本问题或将成为胜负的关键。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从中长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短期要关注业绩增长能否和股价相匹配。

  近期南船对旗下上市公司重组方案的调整,无疑引发了市场对此次南船业务整合的猜测。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水平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楼A座2层 北京国新汇金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