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世界上传播最广的语言碰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之间的相互融合也体现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中式英文的add oil(加油)进了世界最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日前披露了这个发现。
台媒10月14日全文刊发了曾泰元的文章,香港01新闻网16日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曾泰元全文如下:
OED日前做了3个月一次的季度更新,发布了一批新词新义,总数达1400余个,其中收录了直译自中文“加油”的add oil。
OED在词源(etymology)里追根究底,说add oil这个词组直译自中文的“加油”,广东话念ga yau,相当于国语的jiayou,并说文解字了一番。
中文的“加油”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英文里想找道地的对应,得视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把“加油”直译为“add oil”,这原本是个搞笑的中式英语,许多英文老师都会批评纠正,想不到后来流行日广,居然连最权威的OED也收了,承认它的合法地位。
英语作为世界上传播最广的语言碰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之间的相互融合也体现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我们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从而更好促进文化相融合,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趋势。
这次的中式英语被权威词典收录已不是第一次。从中可以看出,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世界上,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加深,越来越多人自发地学习中文,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者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想要在世界的舞台分一杯羹,就要更加了解对手,学习就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add oil”的收录也让网友们对中式英语的发展开始了新的期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在生活上出现的高频中式英语,都有被权威词典收录的可能。
“jiaozi”(饺子):由薄面皮做成的新月形饺子,馅料通常是猪肉、卷心菜、韭菜等切成的细末,然后将其煎、炸、烤或煮。
“guanxi”(关系):社交网络系统及有影响力的人际关系系统,有助于商业活动和其他交易。
“wuxia”(武侠):一种专门描写中国古代流动勇士的中国小说或电影类型,角色通常具有超人的武功。
“goji Berry”(枸杞):一种鲜红色的可食用浆果,在中国广泛种植,某些维生素的含量很高。
词组方面,自然少不了耳熟能详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