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包裹虽然快捷便利,但在无形中增加了跨境电商企业的物流成本。本期《委员观察》请大家共同探讨跨境电商发展中的国际物流难题。
“上个月,单单是快递费,我们就花掉了3万多元,几乎占到我们一个月销售额的四成。”市民大盛2014年从外贸企业辞职,走上了跨境电商创业之路。如今生意虽然做得红火,但每月不低的快递物流费成为他获得更大利润的巨大障碍。
大学时期,大盛学的是日语,借助语言优势,在亚马逊日本站开设了一家网店,专门向日本人售卖各类工作服。大盛介绍,他们的产品基本上是通过日本“黑猫宅急便”、日本佐川国际快递等在上海的代理公司走国际包裹发往日本,“500克以内的运费约50元,每增加一斤运费提高15元,温州到上海的快递费还需另算。”大盛无奈地表示,国际快递的物流费较高,有时候一件夹克衫的运费甚至超过了它的进货成本。
有着相同困扰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还有不少。“温州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现有会员单位近290家,分别在速卖通、亚马逊、abay等平台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其中90%以上的企业通过国际快递形式寄送商品。”该协会执行会长程世晟告诉记者,国际运费往往占到商品本身价格的50%~60%。
温州市商务局曾联合温州邮政速递历经半个月,对全市187家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经由邮政国际小包及E系列出口的邮包数量占比达到85%。程世晟分析称,目前我市跨境电商业务主要以中小企业小额订单为主,基于成本及便捷性考虑,大多采用邮政小包、国际快递寄出。
下面这组数据还可以进一步佐证,迅猛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带旺了国际快递行业。
今年1~3季度,温州邮政速递物流业务收寄量达到2131.05万件,同比增长12.28%,其中收寄快递包裹904.18万件,收寄跨境邮件571万件,处理进口跨境邮件97.7万件。去年收寄跨境邮件同比增长235.67%,达869.38万件。中国邮政温州市分公司总经理刘支宇曾在温州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大会上表示,温州邮政物流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以国际小包为主导的邮政产品成为跨境电商物流市场的主体渠道。
想要利润最大化,攻克物流壁垒显然不可忽视。据不完全统计,温州目前具有经营许可证的快递企业126家,其中仅邮政速递、顺丰等少数企业有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程世晟同时也是温州海纳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已从事外贸行业20多年,早在2008年,便想到了在客户所在国建立海外仓,以进一步降低国际物流成本。
“我们在英国伯明翰建了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仓库,真正实现了跨境电商本土化,使得当地客户下单后24小时内到货成为了可能,为客户提供了更优质体验,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打开跨境电商业务规模。”程世晟表示,首饰、太阳眼镜、手表等产品或许尚可利用国际包裹形式完成物流配送,但是家具、五金等产品则只能通过在海外设立仓库,或者借助亚马逊等第三方电商平台海外仓,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