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领导正成为学校变革内部治理的趋势,而学校背景和校长个人特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分布式领导实施的可能性和程度。
作者简介:程钰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上海 200062); 张万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管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上海 200062)
内容提要:分布式领导正成为学校变革内部治理的趋势,而学校背景和校长个人特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分布式领导实施的可能性和程度。研究基于TALIS 2013数据和夏普里值分解来探索学校背景和校长个人特质与校长分布式领导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校长分布式领导具有显著性的国家差异,中国上海等7个国家地区校长分布式领导处于较高的水平;校长分布式领导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校长相对较高,分布更集中;不同的学校位置,校长分布式领导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人口分布更少的地区,校长分布式领导相对更高;校长分布式领导受到学校背景和校长个人特质的影响,并证明尊重与信任的氛围对分布式领导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分布式领导已成为学校组织改善的新视角和教育管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分布式领导因其强调赋权、合作、集体参与,是对原有集权、控制、个人主义等传统领导理念的颠覆,逐渐成为学校变革内部治理的趋势。[1]作为推动学校领导学的研究和改进领导实践的重要方式,已有学者对分布式领导的作用与意义进行研究,大量研究结论表明,分布式领导对教师自我效能感及学校士气水平具有正面影响。[2]国际上不少组织已开展校长分布式领导的测量与评价,其中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开展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以下简称TALIS)项目颇具代表性和国际认可度。但当前多数研究是以分布式领导为自变量,检验其对领导实践产生的作用,较少分析影响分布式领导的因素。本文通过对TALIS 2013校长分布式领导的结果进行分析,从国家、性别、学历、学校位置等背景变量考察全球视域下校长分布式领导的差异,并探讨在背景因素模型中,各背景变量预测分布式领导的贡献度。
TALIS2013的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38个国家和地区,校长分布式领导平均值为12.5,其中最小值只有3.3,最大值达到17.2,整体标准差2.1。而从各个国家校长领导力平均值情况来看(如图1所示),校长分布式领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国上海、巴西、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格鲁吉亚、韩国及拉脱维亚七个国家(地区)的校长分布式领导处于较高的水平,而日本和以色列处于较低的水平。
方差分析得出,初中校长分布式领导存在明显的国家(地区)差异(F=48.46,显著性P<0.01)。通过进一步的LSD事后检验发现,上海校长的分布式领导力与大部分国家有显著性差异,但与巴西、塞尔维亚、格鲁吉亚、西班牙、韩国和拉脱维亚6个国家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