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期間,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名外賓齊聚北京,共襄盛會。
當地時間4月26日,美國前眾議院議長紐特·金裏奇在美國《新聞周刊》上發表文章:《要想打敗中國,美國必須學會中國的遊戲》。
金裏奇認為,中國的戰略就像圍棋,美國的戰略卻像國際象棋。前者追求長遠目標,後者追求短期勝利,難怪與中國博弈的過程中,美國總感覺“力不從心”。
文章說,圍棋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遊戲,起源於中國。中國古時稱之為“弈”,傳為帝堯所作。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教授賴大衛一篇分析中國戰略思想的論文也指出,中國的戰略思想在圍棋上得到了充分體現,美國的戰略思維方法則體現在國際象棋中。
在國際象棋中,玩家會利用最強大的棋子將對方的王。雙方每一步棋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王,並將死對方的王。由此可見,國際象棋的關註點比較狹隘。
亨利·基辛格也曾在一本有關中國的書籍中指出,如果國際象棋是一場決戰,圍棋就是曠日持久的戰役。
在圍棋中,每個棋子都同等重要。玩家可以充分發揮創造性,巧妙地使每個棋子都發揮巨大能量。在圍棋中,每個棋子都彼此緊密相連,都是宏觀大戰略中的一部分。
此外,在圍棋遊戲中,追趕、戰鬥、迷惑對方等多個動作會同時進行。隨著棋局不斷變化,越走越復雜,玩家還必須敏銳地感知整體局勢。因為棋子的數量和走法是有限的,玩家必須準確判斷出何時出戰,何時保衛領土。
在圍棋中,如果棋局勢均力敵,玩家追求的就是逐步勝利,完全打敗對手不太現實。在很多情況下,獲勝一方只是比對方領先幾個子而已。
文章指出,不幸的是,美國卻用玩國際象棋的思維玩圍棋。這太危險了。同樣地,在應對中國挑戰的過程中,如果美國不去了解中國戰略的全面性和廣度,這也十分危險。
文章進一步分析說,中國正在下圍棋,而且在棋盤上放了很多枚“棋子”,比如5G技術,人工智能,“一帶一路”,強軍戰略等等。這些“棋子”與其它“棋子”巧妙結合,共同作用,增強中國在全球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影響力。
在文章最後,金裏奇建議美國:若想深入理解美國如今面臨的中國“挑戰”,美國就必須審視中國的策略和戰略思想,並學會中國的圍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