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睿国际物流:这条40年前提出的底层逻辑至今适用

2019-05-03 16:38

  “物流冰山”理论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权威物流成本研究学者西泽修先生于1970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潜心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它的一部分。

  大家所能看见的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就如冰山的一角,而大量沉在水下的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是人们所看不到的,当水下的物流内耗越深反而露出水面的冰山就越小,将各种问题掩盖起来。在40年前的工业化时代,一个货品流通过程中除了外付的运费和存储费用,其实还有由“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折旧、维修”等组成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

  “物流冰山”理论的本质,其实是没有正确定义企业的物流成本评估标准,而引起的将可能的增长机会掩盖于问题之下。

  随着产业的迭代与发展,“物流冰山”这一横跨世纪的理论,在跨境电商领域同样适用,在和部分跨境电商卖家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卖家都是以“外付运费”作为评估一家物流供应商的标准,降低外付运费就意味着降低物流成本?其实不然,冰山之下,还掩盖着巨大的隐性成本。

  跨境电商物流需要打通非常多的环节,比如:船公司、拖车行、报关、清关、海外仓、卡车/快递、平台入仓预约等。货代所报出的“外付运费”报价,实际上是由以上内容所构成,一味的压低价格,实际上是压缩了全供应链环节的费用空间,然而我们知道,供应链各环节的服务能力是有限的,当供应链的某些环节依靠常规操作无法获益时,就会通过其他灰色的方式赚取利益,而这却是以加大货物风险为代价的。这些潜在的风险则是跨境电商物流冰山之下,还掩盖着巨大的隐性成本。具体包括:

  1.供应链各环节不稳定因素增多,带来的在途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因为意外事件几率的加大,导致货品入仓时间不稳定,在这个时间差中,处于闲置的货品就会产生额外的在途库存成本。

  2.不规范的报关、清关操作,引发的货物损失风险:因为没有做严格的与审核,以及不规范的报关清关操作,可能会让整批货物被扣押甚至没收。

  3.因为产品查验、扣押,导致入仓时间不稳定,带来的用户体验变差:账号的品牌、口碑、排名,是卖家最核心的竞争力与价值。而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货品上架慢,后续引发货品断货、用户体验不好、账号排名下降等综合问题。

  全方位正确看待物流成本,不仅是账面上的金额,是走向精细化运营,全面提升利润的关键一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