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敲代码,一天下来用的英文字母比汉字多,用的计算机语言比汉语多,感觉自己的语言能力都退化了,话到嘴边也找不到合适的词,只好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跟着说什么。”在北京市中关村工作的程序员小周说。
2018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切实防止低级错误反复发生的紧急通知》,针对个别裁判文书存在低级错误等问题,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加强源头治理,并落实相应司法责任。此前,“带病”法律文书频频出现,例如某地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书,被网友爆料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语法错误等诸多问题竟达68处之多。
“感觉自己语言不丰富、不得体有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受访者在上学的时候,可能只是把语文当作应试工具,没有下功夫多读书多练笔,语文没学好,导致语言素养水平不高。如果使用语言不规范,出现了错字语病,甚至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思,这就违背了初衷,达不到预期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顾之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