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国际班就是国际课程大杂烩吗孩子该如何选

2019-06-08 09:32

  近几年来,普通高中国际班日趋火热。国际班几乎成为了出国留学的代名词。但是随着国际班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问题也浮现在大家眼前:

  为什么被海外名校录取的都是校本部的学生?为什么国际部的学生就不一定或者申请不到好学校?国际班是为了教学还是为了盈利?

  说到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来看看欧美主要国家对申请学生的成绩等是如何来判定的:

  第一类是国别课程,像A-LEVEL是英国的国别课程,加拿大的课程是以省为单位引进的,现在国内比较多的是安大略省和BC省的课程,另外还有美国课程、澳大利亚课程;

  这些课程的性质、内容、功能、体系以及学习难度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际班课程设置,应该包含数学、英语、语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

  很多高中的国际班课程就是一个大杂烩,国内的课程,国外的课程,英语课程,SAT,托福等等都混在一起,不成体系。所以海外大学在录取的时候,国内高中国际班学生的成绩就会大打折扣。

  教授课程的教师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国际班的教师对西方教育、国际教育并不理解。例如国内在介绍西方教育的时候,总是不断强调快乐、幸福、尊重、个性。但这仅仅是西方教育的一个侧面,更多侧面是我们并不太了解的。我们的教师要告诉家长,真实的西方教育是什么?否则孩子会认为,国内应试教育惨无人道,我被残害了,然后去念国际班,去美国念书,吃喝玩乐就能上名校。如果仅仅是简单拼凑的话,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实现国际课程对于其他教师、学生、对于我们普通中学课程教学的有益辐射。

  在很多地方,中学国际班成为了一些地方政府教育工作的着力点,甚至为此制定了一些指标。相比于出访、游学、交流等活动,国际班被认为是一种更具实质意义的国际合作,因而很多地方举办国际班的热情很高。就开办国际班的目标和动机而言,还有很多的利益推动问题,包括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在这样复杂的动机推动之下,容易让办学者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忽视引进国际课程的真正意义。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教育国际化绝非留学预科化。公办示范性高中开设的“国际课程班”,不应成为留学“预科班”。对公办学校而言,应该思考通过国际班如何真正提升教育的国际化,从而对课程改革产生“鲇鱼效应”。

  公办教育应该面向全社会,其主要职责就是普及。社会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公办教育应该完成的任务就是均衡。公办中学办国际班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占用,因其资金来源是纳税人的付出。

  别以为上国际学校或者国际班的学生就那么容易和轻松!中方高中课程科目的会考不过就毕不了业,英语课程也都不容易!学习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