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边坝县著名的景点三色湖,边坝镇显俄村是必经之地。2018年,这座小村庄人均收入达到8528元,如期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为这片区域的发展增添了一抹新的亮色。
日前,记者走进显俄村,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代替了过去泥泞的土路,一排排宽敞明亮的二层楼新居代替了破旧的土房,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与村民的交谈中,“索郎尼玛”这个名字频频出现。
在显俄村藏香加工厂,记者见到了这位被村民们口中的致富“火车头”——显俄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索郎尼玛。“药材一定要按比例严格配置,才能让香味恰到好处,同时保证功效……”他正在向工人交代藏香制作工艺的注意事项。
“索郎尼玛头脑灵活,做事亲力亲为,准能给大伙儿当好火车头”这是2002年索郎尼玛当选村委会主任时,推举他的村民给出的理由。被村民们一致认准后,为了不负众望,索朗尼玛开足马力,积极想办法、出实招,不断探索改变村里贫穷状况的法子:搞运输、成立施工队、开办家具厂……十几年间,村里大部分村民的经济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于是,索郎尼玛将主攻方向转到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帮助他们尽快摆脱贫困,他决定壮大村集体经济,培养支柱产业,增加就业渠道。
“我们村做藏香的传统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这个手艺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断了,更何况这个还是我们村独特的生产优势。”索郎尼玛告诉记者创办藏香厂的起因。村里的藏香加工厂成立于2017年10月,政府投资了50万元,村两委班子带动村里的群众又投资了60万元。
“刚开始商量开办藏香加工厂事宜的时候,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很多村民不愿意加入进来。”回首建厂之初,索郎尼玛直说压力不小。
索郎尼玛不急不躁,一边带领一部分人先干着,一边耐心等待着化解难题的时机。终于到了年底该分红的时候,他把所有的村民都组织起来,当众把钱给大家分下去,看到收入确实可观,村民们的想法开始发生了改变,“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加入到这个藏香厂里面了。”索朗尼玛高兴地说。
“这个味道最为浓烈的药材叫水柏枝,夏天的时候会开出一些红色的花,是最重要的一个原材料。”在堆放藏香原料的库房内,墙上挂满了各种用于制作藏香的药材样本,索郎尼玛一一向记者介绍并自豪地说:“我们的藏香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只有原料的纯正香气。”
一个好的领头雁不仅要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对从事的生产要有深入的了解,更要有村民看重的“亲力亲为”的作风。
为了保证产品的最佳品质,索郎尼玛钻研各个环节要点,两年多下来,从采集、粉碎、调配,到揉搓、发酵、挤压、晾晒,再到包装、销售,已经从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行家里手;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索郎尼玛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反复商量后,最终决定为显俄村的藏香打造“三色湖”的品牌;为了节约成本,索郎尼玛带领村民们到附近的普玉河畔、龙青、修拉卡、日龙玛山上采摘“三色湖”藏香原料所需的23种藏药材。
在索郎尼玛铆足劲儿的带领下,加工厂的藏香在市场上的口碑逐渐树了起来。于是,他们在县城里开设了一家专销店,销往边坝下辖各寺庙和村居。同时,也开设了网店,通过网络渠道把“三色湖”藏香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随着订单的增加,藏香加工厂直接带动了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1人,2017年每户每月分红500元,2018年每户每月分红685元。
“以前只能在家干些农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直到村里建了合作社,索郎尼玛劝我加入到制作藏香的队伍,收入才有了明显提高。”今年39岁的村民四它多吉,家里有10口人,经济负担较重,如今不仅每个月有稳定收入,而且学会了藏香制作技术,今年索朗尼玛还准备把他派到拉萨深造。四它多吉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跟以前比变化太大了,我家不仅供两个孩子上学没有压力,还买了辆汽车。”
藏香加工厂只是索朗尼玛带动村民脱贫的多条引擎之一。这两年,在党委政府扶贫政策的指引下,索郎尼玛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先后建起扶贫商店、串珠加工编制、工程施工队等村集体经济,有力带动了村民增收,村民“等靠要”思想得到了切实的转变。
2017年以来,村里先后有23名村民赴拉萨、昌都和县城务工,组织村民参加“短平快”项目务工投劳159人次,实现人均创收1000余元。2018年,藏香加工厂实现创收18万元,人均分红400元;扶贫商店每年实现创收6万余元;串珠手工编织每年实现创收2万余元,人均分红300余元。
“索郎尼玛书记在为村民办实事,带领大家致富方面,确实是一个能手,也很有自己的想法。”邓勇在显俄村担任选派支部书记3年了,对索郎尼玛时刻把村民放在心里,踏踏实实干事的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他经常去村民家中走访慰问,尤其是看望老人、小孩和贫困家庭。我也要像他一样好好干,把我们显俄村建设的更好。”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种了2万8千棵树,绿色让我们的村子变得更漂亮,希望不久后这里也会成为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工作开展越深入,发展思路越开阔。接下来,索郎尼玛准备带领全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在旅游发展方面大展拳脚。“我想建一个藏餐馆,制作人参果、芫根汤等各式各样的藏餐,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实现家门口就业。”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索朗尼玛为村民服务的足迹正不断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