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种可以净化心灵、温暖人间的崇高艺术。而钢琴作为“音乐皇冠上的明珠”,受到了国内外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越来越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学习钢琴,钢琴热和素质教育假设就像两只合拍的音符,在齐头并进的向前“跳跃”。近日,2019第四届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中国业余组)公开赛。随着这个被誉为“键盘上的奥林匹克”的赛事即将开启,关于青少年钢琴普及意义的讨论,也更加活跃起来。
华为的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曾说“青少年不能只学数理化,提倡全面的思想的发展。”为此,他慷慨解囊,出资千万之巨,给贵州多所县市、乡镇中心学校与幼儿园捐赠钢琴累计上千架,目的就在于从基层普及艺术课程和发掘更多的艺术人才,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西方早已有共识,学钢琴并非因天赋而学,而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堂“必修课”。学钢琴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带来艺术和真、善、美的教育;学钢琴想要长年的练习和不断重复,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心理素质、韧性和持之以恒的能力;学钢琴中充满了创造,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插上飞翔的翅膀……大量事例证明:从幼年开始学习钢琴的孩子,入学后,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高于一般孩子。可以说,很少有一门艺术课程可以像钢琴一样,覆盖如此多的素质教育门类。
“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本是一家琴行的广告语,也曾在网上引起很大的关注和共鸣。一个人所谓“变坏”,很多时候都是从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开始的,而经常学习钢琴、参加钢琴比赛等艺术活动的人,追求的更多是精神境界上的完美与进步,很少会对物质等肤浅的东西耗费太多精力,也就没有了学坏的土壤。
持之以恒学钢琴甚至经常参加钢琴比赛的青少年,会通过钢琴和台下观众、和这个世界交流,慢慢就克服了很多孩子成长中难以攻克的胆怯和不自信,处事落落大方,自信、从容、优雅。
不过,钢琴的普及,不仅仅在于家长们让孩子“学钢琴”意识的觉醒,还在于专业教师数量的多寡。可能许多人并不了解,我们国家学艺术的孩子有四亿多,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最基层的业余培训机构,这些成千上万的社会培训机构老师很辛苦,每年考上高等艺术学府的学生,大多都是从业余培训机构走向专业。这些培训机构的老师,很多时候并不是靠微薄的收入来支撑他们多年如一日的钢琴教育工作,而是靠着责任和信仰!这些幕后英雄,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点赞。
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中国业余组)公开赛,是为社会最基层的业余的钢琴培训机构的孩子们搭建的平台,2016年至今在钢琴届前辈们的支持下已成功的举办了第四届,得到了社会业界的认可,老师,家长、孩子们积极参与。专业的赛制、权威的舞台、更多的机遇,这让师生、家长们都非常认可肖邦钢琴(中国业余组)公开赛这个平台。
2019第四届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中国业余组)公开赛将拥有国内外顶级钢琴教育家、演奏家组成的强大评委阵容,为所有参赛者创造展示才华与大师真正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同时成绩优秀选手将前往美国、欧洲参加国际青少年音乐艺术节音乐会、大师班交流活动。该赛事专注于技能和品质的优良传统,不仅注重比赛在艺术上的最高水准,同时还关注广泛的社会效益,推动国内钢琴艺术教育与社会公益文化产生新的推动作用。
就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 “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没有启蒙教育,没有基础教育,谁来成就未来的大师?钢琴的普及,也不是仅仅培养大钢琴家,而是一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国家、企业、社会团体推动青少年钢琴普及的过程,也便是推动建设一个真正文明的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既是一项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