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引外资,真是卖力吆喝,又是开放国外韭菜,又是准许国外机构入驻,还以为真的要朝国际化迈出一小步。
国际化是什么意思,单单不只是让外国人能投中国股票,更关键的是A股能不能接受“市场化”。
7月14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通知,要求7月16日起,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分股中属于外国公司股票、合订证券、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的,暂不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
可沪深交易所这个政策太尴尬。在国际化的路途上,突然插了一杠子,阻止A股的投资者去投资港股成分股的新增标的。
据沪深交易所的官方回答,调查咨询部分券商、投资者之后,认为外国公司股票、合订证券和同股不同权的股票风险太大,复杂度太高,相关投资者教育还未完备。
为了保护国内的小韭菜,沪深交易所深明大义地把这三类新增至港股相关指数的股票,踢出沪深港通的范围。
当初大力推动CDR的时候,还不是迅速有力,要不是碰上股市嘎嘣脆跪倒,六月的CDR大概已经发行成功。
港交所热乎着出来回应这三类股票被剔除的消息,有一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恒生指数5月公布将纳入外国公司、合订证券、同股不同权股票,两地交易所当时的共识是不将外国公司和合订证券两类纳入互联互通。
港交所委屈地说:我们都给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设了市值400亿港币的门槛,凭啥还说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