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盟经济体来说,2018是惨淡的一年,油价、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中美贸易战、土耳其与义大利蕴酿中的经济危机,欧盟执委会还下修了2019成长预测,法国、波兰、匈牙利爆发抗议示威,前景一片阴霾。
从经济和政治来看,爱尔兰共和国可说是2018年独领风骚的欧盟国家。居民不到500万的爱尔兰,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受创最重的国家之一,但爱尔兰想方设法让经济成长率远高于欧盟平均,今年还创下好几个文化转型里程碑。爱尔兰怎么做的?
2008年金融危机前,爱尔兰是欧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1988年还是「最穷富国」的「塞尔特之虎」爱尔兰,低失业率、低通膨、低公债,成长强劲。《经济学人》2004年形容,富裕世界没有其他国家的形象改变得如此之快。
但爱尔兰非常依赖2008年后花式爆破的房地产泡沫,因此成为第一个跌入衰退的欧元区国家。
2013年,爱尔兰经济开始复苏,最知名的是调降企业税以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如Google、微软、辉瑞,因而成了许多大型公司的欧洲活动基地。这些公司改变了爱尔兰经济,带来外资,占了出口商品与服务的90%。
欧洲执委会11月释出最新经济预测,宣布普遍成长走缓,但爱尔兰不在其中。爱尔兰预计今年成长7.8%,主要推动力是低失业以及建设等部门的投资。
欧盟执委会也预测,爱尔兰经济2019年成长4.5%,比欧元区预测成长率1.9%多出一倍以上。如果拿掉跨国公司的贡献,爱尔兰从现在到2020年之间的平均成长率,依然是傲人的4%。
除了经济,爱尔兰近年来也一直在进行文化转型,包括天主教会扮演的角色逐渐减少。2016年普查发现,2011-2016年之间,自认为天主教徒的人数减少了13.2万,正好与无神论者增加的数字差不多,不过还是有78.3%民众信仰天主教。
然而,普查发现,1990年代教会虐童事件曝光后,教会在爱尔兰的地位正逐渐减弱。
这带来了好几项里程碑的转变,如2015年同性婚姻合法化,2017年公开出柜的同志总理上任,撤销亵渎法,公投通过今年5月撤销严格的反堕胎法,明年1月后妇女不需要再飞到别国去堕胎。这些改变是由于爱尔兰更进一步与欧洲整合了,也代表年轻的进步派正在改变政治地景。爱尔兰2016普查显示,国内有30%以上人口不到25岁。
爱尔兰的成长是把双面刃,也有可能爱尔兰蓬勃的经济是个「幻象」,因为从大型跨国企业税收而来的财富,不会来到爱尔兰人民手中。除了IT与金融业,薪资成长一直停滞,家庭负债还在升高,住房费用等大型开支持续侵蚀购买力。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小心避免过度刺激经济。
另一方面,文化转型也带来新的问题,不信天主教的家长发现很难把孩子送到非天主教学校去上学。
尽管英国脱欧可能给爱尔兰带来丰厚的机会,丹麦顾问公司哥本哈根经济学最近分析指出,若没有英国脱欧,爱尔兰的经济最多还可以多成长7%,主因爱尔兰出口很多商品与服务到英国,这或许是消费者信心近几个月稳定下滑的最大原因。
欧布瑞恩相信,爱尔兰经济成长强健的原因(靠近共同市场以及身为一个出口导向的全球化经济体)也是它的弱点,全球化会让一件外面发生的大事害你衰退。对爱尔兰来说,这些重大风险包括英国脱欧、美欧贸易紧张、义大利等欧元区国家金融危机的涟漪效应。雷根则担心爱尔兰成长模式的未来,因为欧盟打算杜绝避税、鼓励成员国财务整合。
不过爱尔兰还是可以乐观的,除了经济成长、政治进步、人口年轻,他们还拥有超过OECD平均的教育水准、寿命和团结力。爱尔兰过去也面对许多风险,却能逆势成长,接下来就看他们怎么面对眼前的新挑战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