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作为奕阳教育内部的分享与学习常规活动之一,每月由一位专业老师对学前教育领域核心期刊进行广泛阅读与深度推荐,在分享与学习中促进团队的共同提升,自2005年至今已累积14年。自2015年1月起,我们从内部导读中精选部分内容由微信平台发送,与大家共享,以期与业界同仁共同成长!
推荐理由: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分为“总体要求”“优化布局与办园结构”“拓宽途径扩大资源供给”“健全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发展民办园”9个部分,旨在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更好地实现幼有所育。本篇文章梳理和撷取了《意见》的精要,总结出“坚持”“新目标”“普惠性”“资源供给”“成本分担”“师资保障”“完善监管”“遏制过度逐利”“保教质量”“组织领导”10个关键词,供读者理解、学习与贯彻落实。
推荐理由: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被看作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公益事业。人们对幼儿园的期望与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看护或提供托幼服务,而是对孩子进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作者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与政策变迁,并就这40年的曲折历程总结经验: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落实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体责任,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推荐理由:常年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总体思路是,用发展的好的城市幼儿园帮助发展的不好的农村幼儿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就是一个农村学城市、小城市学大城市的过程。这些就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城市视角。因此,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需要视角的转换,需要从城市视角向农村视角转换。笔者认为存在两种农村视角:第一种是指研究者站在农村的角度,代表农村,为农村而呐喊、发声、写作,这是一种底层视角。第二种是真正农村人自己的视角。笔者从农村儿童、农村家长、农村幼儿教师以及农村幼儿园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推荐阅读。
推荐理由:维果茨基就“游戏可以作为一个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幼儿开始游戏的背景是他们参与到了文化活动”。在他看来,幼儿游戏的发展机制与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相关的,并且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发展起来的。游戏是幼儿的生活,而幼儿的实际生活又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维果茨基的游戏观是开展幼儿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对学前教育实践有着诸多的启示:1.重视幼儿的内在经验,创设混龄游戏的机会;2.重视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推荐理由:为解答教师如何以游戏化理念引领戏剧课程实践的困惑,笔者所在园所以绘本《丑小鸭》为例组织了“放飞戏剧天性,彰显游戏精神”教研活动。主要从4方面进行:一、绘本对对碰。研析绘本,让教师对绘本的情感、内容、角色、价值等有进一步了解。二、智力大冲浪。结合实践研讨,让教师进一步明确主题背景下戏剧游戏研究的价值、思路和方法。三、快乐大本营。请教师分为3组,以《丑小鸭》故事为蓝本各设计一个戏剧游戏,带领大家体验。游戏后,围绕游戏价值与感受进行交流。四、教研感悟。1.重视价值研析,结合理论研析绘本价值,提炼适宜的关键经验。2.立足儿童视角,从幼儿的视角设计活动内容,以幼儿为本。本文记录的此次教研活动,让参与者有所收获,同时让读者有所启示,推荐教师阅读。
推荐理由:教师经常讨论如何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吸引幼儿,如何提问才能引发思考。教研活动亦是如此,教研组长要思考哪些教研活动内容是教师的,如何组织教研活动才能吸引教师,怎样提问才能引发教师的思考与思维碰撞。教研必须从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从管理者的理论知识出发、以管理者为主体。因此,笔者进行了调整实践。1.变教研组长主持为轮流主持:所有教师都有机会主持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2.变教研组长定内容为从题库里找主题:搜集教师问题,整合随机问题。3.变固定教研场地为现场模拟流动教研: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创新教研活动的场地和形式。4.变单一的点式教研为点式、线.变面对面模式为结合网络教研: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开展教研。6.变一次性教研记录为反刍式教研记录,实现教研活动的再延伸。本文关于教研活动开展的新思路,建议教师阅读。
推荐理由:如何成为轻松搞定“熊孩子”的“别人家妈妈”呢?不妨试试“小心机教育法”——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用更具创造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小心机”背后有一个重要的观念作支撑,就是换位思考。在面对孩子时,我们也需要放下自己是“父母大人”的身段,换位思考,寻找搞定孩子的方法。本文列举了一些关于如何让孩子乖乖收拾东西、好好吃饭等的小方法,推荐家长阅读。
推荐理由:本文是作者在参访日本幼儿园后,总结日本幼儿园之所以是“儿童乐园”的经验。作者主要从7个方面进行了介绍:1.逐渐趋向幼、保一体化,其师资培养体系与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幼、保师资、课程的并轨。2.独创的办园理念。含有真实的体悟与日常的生活,隐含着专业自信。3.精细化的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处生活场景都建立了细致的秩序。4.培养克制的、有团队意识的幼儿。5.分层次、低结构的户外活动材料。6.没有失败者的运动会。通过教育达到共生的激励。7.“共同体式”的幼儿教育。家长、社区对于幼儿园事务的参与度极高。这些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推荐教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