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每个班级至少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的好处是,教师可面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提高家长教育观念。同时,教师可通过家长会,详细介绍学生一天的学习,以及教师一天的工作,让家长了解教师,取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这样有利于促进对学生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效。
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儿。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校教育仅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还需要家长继续关注、督促孩子孩子,巩固、强化、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一点,家长不一定会认识到,需要教师提醒。
总得来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总有一些经验和心得,作为家长的也往往有很多得法的教育经验。如果能密切家校联系,互通有无,总会形成合力,对提高孩子的教育成效是大有益处。
如果家校缺乏必要的沟通,互不了解,就往往会产生隔阂,甚至会酿成矛盾,不利于学校教师工作的开展。为什么现在社会对教师很不满,以为教师工作很轻松,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教师的工作状况,才是这样的。
家校沟通本身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但是,对老师而言,一个班三四十个学生,沟通的量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老师们会从意愿上不那么起劲。而对家长而言,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然后针对性的在家里给予助理,从孩子那里基本都得不到全面的信息,也就无从下手。
所以,到现在为止,家校沟通还是以“布置作业”为主,老师们会针对表现特别不好的情况给予个别的一对一沟通。有些学校每个班级会设这个家长微信群,但是大部分家长在群里不说话,一方面是担心说错话影响孩子,另一方面个性化的问题也不想大家都知道。
第一,我觉得大部分地区目前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家校沟通普遍停留在网络上的沟通,很多事情,家长及老师一般都会直接在网上进行沟通,或者私聊或者群里进行说明。电话沟通,当面沟通这种形式现在越来越少。
第二,我认为有时候一个人在说话,别人理解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所以,有时候因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及时,彼此了解不全面,通过QQ群及微信群等形式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误解的现象,无形中加大了老师和家长的矛盾。因此,家校沟通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
要沟通,首先要有沟通的必要。比如,如果说学校教育没有发现家庭教育存在明显的品性上的偏差,或者说孩子品性,不对学校教育产生影响。那么,自然没必要进行沟通。同理,家庭教育如果没发现孩子学业有问题,也没必要跟学校沟通。那么,家庭教育发现孩子品性有问题,也不能跟学校沟通,可以进行求助。一定要明确,孩子品性就是自己做父母的事。自己孩子品性不好,就是自己没教好。
学校对孩子学业的问题,本着负责的态度,可以告知家长。与家长进行交流。然而,也要明确,学业不是家长的职责。虽然说孩子学的好,学的坏,受益的都是学生本人。或者进一步说,受益的是家长(虽然我不认同这种说法,但是似乎这种认识很多,姑且说吧)。但是,必须明白,学业就是学校的事。孩子学的不好,就要学校方面找原因。是孩子问题?还是孩子品性问题?如果是品性问题,影响孩子学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