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老师说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认真学”这句话是啥意思吗?

2019-03-06 15:45

  而学习能力取决于,能否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衡中的学霸,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

  即刻添加免费领取学长推荐《逆向学习法》视频课程,逆向学习法这个视频课,揭示了普通学生如何运用逆向思维学习法省时省力,快速成为学霸的成功秘笈,其实很多孩子并不是没有能力取得高分,而是从一开始选择的道路就不对,一定要从根源解决问题。

  与之抗衡的经典神句还有不少:“他不是不会做,就是粗心、马虎。”“都会,但是就是考不出来。”“我特美就是管不住嘴,我瘦了肯定是范冰冰第二。”……

  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学霸。每逢期末尤其是考试结束后,这些话的出现频率之高,恐怕超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句不痛不痒的话是毒药,不知道毁了多少孩子,满足了多少家长。你跟谁家孩子有仇,你可以跟他这么说。在知乎上,有太多人因为这句话志大才疏,人生潦倒而艰难。

  “我就是被这句从小说到大,还自我感觉良好的傻X!千万不要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啊!”“我妹妹就是典型的例子。爸妈天天都这么说,导致她现在逢人便说:‘我就是不想学习,不然肯定比我姐厉害,我姐那么笨都考上大学了’。天知道考大学根本不是靠聪明,如果我父母不这么说,也许她也不会自我感觉这么良好。”“我弟就是我爸妈眼中聪明但是不学的,我就是不聪明但是傻学的。现在我弟的薪水恰好等于我每月上缴的个人所得税。”

  这句话为何这么毒?它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识:聪明比勤奋高级,智商比努力牛X,聪明是重要的优点,而不用心是次要的缺点。潜移默化之下

  ,孩子很容易轻视勤奋的力量。哪怕原本有这种能力,也会忽略这种能力的价值。

  它会给孩子无路可退的感觉:如果努力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那么就会被家长和老师视为不聪明;为了维持聪明的形象,孩子就无法全力以赴。孩子失败的退路被堵死了。长期被评价为“学习不用心,认真起来学习成绩肯定好”的孩子,很容易滋长“表演型人格”,需要活在别人的夸奖中,从来不肯也做不到全力以赴。他们的成绩通常不坏,但不可能名列前茅,即便如此,他们却看不起那些日夜苦读的学生。

  他们的心态是:我还没有尽全力,尽了全力就可以把他们甩得远远的。事实的真相却是:他们永远也尽不了全力,他们需要维持自己“学习不用心但依然成绩不赖”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心万一尽了全力,却并没有成为顶尖选手,他们受不了这种打击。

  某国文化广播公司去年出了一个周年独幕剧,一位恐惧高考的女生有三句台词是这样的:

  “回想曾经的我,年少青春,些许自卑,唯一能够安慰的便是长辈的夸奖:这孩子聪明。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即便努力学习也比不上某些贪玩的孩子,那一刻才明白,原来我并不是那么聪明。那该怎么办呢?更聪明我是办不到了,为了这小小的可笑的骄傲,只能偷懒。你看,我只是懒,并不是我不聪明。”

  无独有偶,另一位网友说,读高三时,班主任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现在再不认真学习,真的就可惜了你聪明的脑瓜。

  “我一直以这句话为傲,殊不知这句话简直是毒药,让我沉溺在表现我的聪明中,而不敢真正努力。我怕努力了却没有想要的效果,我也怕自己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样聪明。”

  直到长大后,吞下了种种失败的苦果,那些“聪明而不不用心”的孩子才真正发现,

  一位老师坦言:“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它是安慰家长的不二选择,夸你家遗传好、聪明,实则是满满的无奈,甚至有时是一种嘲讽。套路玩的深,怕的是家长把这个当真。”

  家长在说这话时感情则是复杂的。有期许,有无奈,有自我安慰,甚至夹杂着自豪和骄傲。言外之意是:我孩子聪明,只是贪玩,等我孩子好好学习了,肯定比你孩子学习好。

  无论如何,它暴露了家长教育孩子的失职——你家孩子是聪明,但是谁把一个聪明孩子的学习兴趣抹杀的一干二净?是谁把一个聪明孩子的学习态度搞得不端不正?

  一个聪明的孩子没学好,相当程度上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孩子都有惰性,需要引导和监督,而家长没有尽到责任。这样评价自己孩子的家长,根本没有花心思了解孩子的内心状况,对如何帮助孩子学习也不甚了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学习不用心之果,一定有家长教育不称职之因。正如一位老师所吐槽的:该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你们在麻将桌上大杀四方!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你们在街上顾盼生姿!该关注孩子心理变化的时候,你们在酒场上吆五喝六!然后,孩子开始不学习了,开始逃课了,开始厌学了。你们就突然觉得,咱家的乖宝宝怎么了?然后,你们就认为,一定是宝宝暂时不想学了,只要他想学了,那么聪明的宝宝一定能学好!对于这种家长,我的态度就是:呵呵。聪明的的确确是上帝给的礼物,但是,后天不去开发根本就是个华丽丽的摆设,还是束之高阁的那种。

  按照现在的生育情况和营养水平,一个班50个小孩至少40个是聪明的,因此单单聪明毫无竞争力可言。

  令人感慨的是,现在很多学生都以不努力但成绩好为骄傲,并以此为资本嘲笑努力的学生,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风气。

  “这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他要是认真起来学习成绩肯定好”适合那些自卑的孩子,对于那种有些傲慢的儿童,这种话绝对是一种纵容。对于后者,一定要教会他努力有多么重要,用心有多么重要,养成认真的习惯有多么重要,养成优秀的习惯有多么重要。聪明是不需要鼓励的,而用心才是需要鼓励的习惯和难能可贵的优点。

  在老师眼里,成绩好的从来都是踏实好学,成绩差的从来都是很聪明不爱学习。高中时,有一次去办公室交作业,听到两个老师的对话:

  这个时代不缺聪明的人,用心的人却不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却没有意识到有时候专注、认真这些品质,才是把事情做好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聪明而不努力的孩子,家长应该教他们读懂这10句线.如果在勤奋和聪明之间选一个的线.如果你不是天赋异禀,那么勤奋就是你最能依赖的能力,是我们平凡人与天才抗衡的唯一武器。3.世间任何事都可能骗人,但唯有汗水不会骗人。4.聪明永远不是你的武器,努力才是你最可靠的朋友。5.智商决定下限,努力决定上限。6.以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7.用勤奋来掩盖自己的聪明。8.大智近乎若愚。无勤勉,不聪明。9.这世上最聪明的人是只知道努力的人。10.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我从来都没办法专注做一件事很久。直到现在我还没能维持努力的状态,经常偷懒睡懒觉。我开始由衷地敬佩那些一直努力从不放弃的人,我才懂得其实努力也是一种天赋。”“我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取得成绩,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努力过,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努力,根本就不知道努力到底是什么东西。”

  “很多人夸我聪明,但是没有人告诉我努力是什么。而当开始有人告诉我需要努力的时候,不好意思,我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努力。”

  家长光说没用,还需用自身行动去帮助孩子。一句“用心”其实包含了很多的细节、细心、耐心、坚持不懈、抵制诱惑、克服困难,需要一条一条的做好。家长需要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有些孩子反应很快,自认为很聪明,上课时一听就懂,以为内容很简单,便不再专心听讲,而当老师讲到关键的地方时,他思想抛锚了,没有听到。老师不可能每次都为这些学生去重复一遍,时间一久,他就发现听不懂了,但此时为时已晚。

  不管学习成绩好坏,您应该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在乎自己的分数。孩子偏科严重、“不好好学”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学进去,不能被学习的内容所吸引,因而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

  其实,家长都已经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但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家长一定不要扼杀,而是要积极引导,并对其进行培养。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此时,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做出结论。家长也要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很多家长在家长会后偷偷溜到老师的办公室,再三嘱咐老师要在课堂上,多多留意自己的孩子。

  父母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例如,这次考试考了几分,升学进入了哪一个学校,在班上排多少名等等,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这么做有个潜在的大危机,若是外在肯定不在了(名次差、分数低),那孩子自然也就缺乏学习热忱了。

  请家长们想一想,谁喜欢听这样的负面评价,这只会让孩子下次考试更害怕。而把焦点放在学习成就感上的父母,就会这么说:“这次你考了65分,表示大概还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你不知道的,爸妈和你一起坐下来,看看这三分之一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帮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这么一来,孩子就会持续热爱学习,继续努力了。

  要让孩子永保学习的热忱,除了先让孩子真心喜欢上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养,就是“学习弹性”。

  学习弹性的培养,首先应着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觉得似乎怎么念也念不通的时候,父母亲应该帮助他学会压力疏解的技巧,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进行乐观、正面的归因。

  若孩子说:“我很笨”,正面归因的父母会说:“不是的,你只是这一次没考好。”孩子说:“我永远都学不会。”正面归因的爸妈该说(请参考我们的建议):“这次考试内容你还没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再一起想想!”孩子说:“别的小孩都比我好!”正面归因的爸妈该说(请参考我们的建议):“今天你的准备还不够充分,我们再一起复习一次,下次早一点开始准备考试好不好?”

  我见过许多聪明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尚可,到了中学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很多,而有时候家长错误的夸赞方式更是引导了孩子步入错误的行列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