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II卷高考大作文评析:语文教育的思维逻辑转向

2019-03-10 11:59

  2018年全国二卷,在形式要求上与去年相比变动较大,由材料6选3自主立意转向了单一材料的深度解读,重点考查学生对于同一话题的思考深度,对于考生而言是一次写作和思辨硬实力的直接对话。

  从内容上来说,本题错开了当下的社会热点和近几年热议的传统文化,援引了大家津津乐道的幸存者偏差这一逻辑谬误,突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强调学生对于自我思维的深度批判及其同生活现实的联系,可谓是高考材料作文中的一股清流。传统的依靠文采取胜的考生面对本题将会面临较大的挑战。在全国语文教育突出传统文化积累和语言文字运用的大背景下,全国二卷以逻辑谬误入题,展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学科素养要求。

  从材料来看,本题使用了逻辑学当中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的案例,但是又有所改编和简省,充分突出了材料的重点。英美军方从最初的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到后来转而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实际上是注意到了被忽略的、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而这一因素恰恰是所谓沉默的数据。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这就催生出了第一个审题立意的角度,考生可以从生活中重要的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或是我们应当注重被忽略的部分来切入,强调被忽略部分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从本质上来说,英美军方的错误出在没能从问题的本质去考察,始终是停留在问题的表层来探讨问题的发生机制。表层来看,机体上弹痕多的地方才应该被加强,以保证这些部位今后再被打击也不出问题。但如果从整体上进行考察,这些飞机正是因为没被打到致命的部位才得以幸存,致命之处不言而喻,这就提醒考生,可以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