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了下,基金历史上至今一共有23只新基金募集失败,单是今年就占了18只,光8月份至今就有6只基金发行失败。其中有的新基金5天仅仅募集了5户共计2.6万元,平均每户认购5200元,连发行费都不够。
简单讲,新基金发行失败,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认购户数不达200户,二是首募规模不达2亿元。
在今年新成立的652只基金中,有378只基金的募集规模刚过2亿份的最低成立门槛。基金募集规模从2月份开始就走了下坡路,从1月666亿份,到8月只有4亿份了,只要都还是债基,权益基金蛮惨的。
所以笔者感觉现在市场资金还是蛮紧张的,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也比较慎重,散户积极性也不高。
除去那些发行失败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基金选择延期发行。新基金延长募集现在是很正常,不过这数量就有点太多……今年已经有137只新基金延期募集了,8月有24只,有的还延长了两次,还不一定能发行成功,也是怪可怜的。
由于行情不好,基金没人买,募资太难了,所以很多公司就选择发行发起式基金,一大波基金经理都自掏腰包买了自家基金。
7月5日,易方达中盘成长在公告中表示,基金经理持有该基金在100万元以上。
8月4日,嘉实瑞享定期混合在公告中表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张金涛认购了100万元以上。
8月9日,国泰价值精选在公告中表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周伟锋认购100万元以上。
8月16日,富国臻选成长在公告中表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易智泉认购100万元以上。
发起式基金,就是基金管理人及高管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基金来发起设立的基金,发起式基金没有2亿的募资最低要求。
今年以来公募新成立的发起式基金数量多达142只(A、C份额合并计算),同比猛增196%,是去年同期成立数量的2.96倍,刷新纪录。其中,今年新成立的基金数量中占比高达25.09%,比去年全年的占比高出了13.09个百分点,也刷新了纪录。
看基金公司,广发基金以9只发起式基金排第一,创金合信基金、平安大华基金以7只发起式基金排第二,南方、华夏、汇添富、鑫元、银华、招商等基金公司今年新设的发起式基金也都在5只以上。
所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行业内的信心还是蛮足的,很多基金经理都在抓紧布局,只是公众情绪的问题,大家都亏怕了,不愿意碰。
一句老话,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意思是说,发行艰难的时候,买基金反而赚钱,基金好发行,反而难赚钱。
其实这个逻辑就是是反向操作嘛,笔者上小学的时候,对股市还没什么概念,看着电视剧里有个明星接受采访,挺帅一男明星,无奈年代久远,不记得是谁了,他在圈子里算大家认可的会炒股的,一直保持盈利。主持人问为什么呢?他说他看别人亏了就买一些,别人赚了就卖一些。
这个逻辑就很简单,就是尽量不受市场情绪的干扰,做少数人会做的决定。也就是和人性斗争,不过说着是挺简单的,讲真做起来是真的难啊。
基金发行也是一个道理,低位没人买,但后面一回转买的人就多了,不是说大家没这个需求,而是不敢买。所以基金经理做的就是先靠着发起式基金先发行了,把路铺好。
那么这种操作真的能赚钱吗?很多童鞋肯定还是半信半疑的。笔者带大家看看,过往这个点位的新基金情况都怎么样。
笔者大致回顾了下,在这次跌破2700点前,有3次跌破2700点,上证综指5个月以上处于这个点位的区间共有3个:2008年股灾,2010年,2011-2014大熊市。
大家可以对照这个图看下,这是偏股基金历史上所有的冰点。深红色部分表示的是年化收益10%的阶段,从2008年开始看,都集中在跌破2700的熊市,同时,发行规模也都不大,是不是和现在挺像的?
再看看粉色柱图,虽然说在牛市的发行规模是突出天际的高,但收益却是一般。所以说发行规模小不代表不赚钱。
最后再看看绿色柱线,代表亏损,很明显,熊市发行的反而没什么绿色区域,倒是牛市发行的基金,15年股灾前和07年高点,绿色区域集中。最近一次集体深绿主要是17年底18年初的爆款基金,在图的最右方,亏损超10%。
总之,历史也印证了基金发行冰点往往是赚钱机会。年化收益超过10%的基金,大多发行在熊市中,规模也不大。
当然,我们要注意的是,不是说现在发行的新基金都能赚钱,还是有一些亏损的,所以还是得好好选择,选择好的品牌,优秀的基金经理人,那些炒行业啊概念主题的都离远点,价值投资是相对比较好的,这个笔者之前也仔细分析过了,可以再看下2800点之下买基金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笔者觉得现在虽然市场恐慌严重,但是却是投资的好时候,蛮像2008年的房地产的,当时的房地产几乎是打7折出售还没什么人买,当时买的都赚翻了。所以一些聪明的资金在别人退场的时候不断进入,捡便宜,真正价廉货真。
市场不会一直熊,大家不必太过灰心,笔者最近认识一大师,从方位,五行分析了下当前的经济形势,哈哈,还蛮有趣的,等笔者再了解了解再和大家分享交流。
最后,还是不建议一次性买入的抄底性行为,仍然建议选择好基,定投或分批买入。热门搜索为您推荐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