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样板:破旧立新的芜湖网约车监管模式

2018-12-25 06:28

  近一年来,网约车因行业乱象频出,特别是安全问题,被推到了舆论的旋涡,甚至一度被贴上了“不合法、不安全”的标签。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网约车的整顿力度,频出细则织密网约车监管网,其中普遍采取的一条措施是限制非本地户籍人员考取网约车从业资格证。

  那么此举真的能治理网约车违规营运等乱象问题吗?我们以芜湖市为例,2017年底,芜湖市各大网约车平台注册车辆约5.5万辆,其中只有46辆办理了网约车营运证、180人新考取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那些不合规的人车去了哪里了呢?据调查了解到,他们不是退出了网约车市场,而是和交管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战”,沦为“黑车”继续“跑活儿”,被执法人员发现后,面临着高额的罚款。那么这些人为什么铤而走险?请看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至2017年,某知名网约车平台的司机中,19%来自去产能行业、8%来自复员、转业军人,6%来自失业人员,7%来自零就业家庭。可见,开网约车是他们的生计之路,可户籍、居住证等条件将他们永久的被关在了合规人员的门外。特别是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非本地户籍司机以后就干不了网约车。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的问题,更涉及生活生存的问题。

  芜湖市面对“严苛立法”带来的“普遍违法”的连锁反应,破旧立新,针对网约车“准入门槛太高”等问题,率先实施的“芜湖市网约车管理模式”,将执法的重点从准入上,转移到了关注服务管理上。从平台标准、车辆标准、驾驶员标准三方面升级,降低网约车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持续加强对进入市场之后的监管力度。

  良法方能善治。细则修订仅一个多月,网约车各项合规许可已超过原政策执行9个月数量。截至目前,共12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证,581辆网约车取得道路运输证,8076名驾驶员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合规程度大大提升。芜湖市一名新考取从业资格证的网约车司机,对《法制日报》的记者讲到:“以前拿不到人证、车证,接个单怕被逮,觉得不靠谱。现在不一样了,入行门槛降低了,我们可以办到证,名正言顺的凭本事挣钱。”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户籍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素质的高低。自然,网约车司机素质的高低也不能用户籍来评测。芜湖市的案例也充分证明了“高门槛”的准入条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约车的问题。加强对进入市场之后的监管力度,才能整体提升网约车司机队伍的素质。

  在提升网约车司机队伍素质方面,万顺叫车成立了司机合伙人管理部,对司机合伙人的招募有严格的准入要求,通过管理、培训加强司机合伙人的思想教育和监督监管,并制定了明确的司机合伙人服务规范,对服务标准、个人仪表、车容车貌等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和服务规范等培训,提高合伙人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用心、耐心、贴心地为用户提供暖心服务。还有曹操专车采取课堂培训与驾驶路考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一位司机进行严格筛选,并通过培训和考核让每一名司机做到严格遵守规定,服务好乘客。

  单纯靠“堵”是不能解决网约车问题的,应当从提高司机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引导网约车行业规范运行,打造绿色交通、智慧交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