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中将幼儿园数学的教育目标与内容表述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我园在实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忽视幼儿实际水平和思维特点,较少创设与幼儿学习相宜的情境,教育策略主观化、简单化,影响着数学教育的效果和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于是引发了我们的以下思考:幼儿数学到底怎样教怎样学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问题即科研,我们尝试将传统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境回归生活情境,立足沟通书本上的数学与生活中数学的联系,实现数学学习的实习场化,促进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场”情境下5~6岁幼儿数学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就应运而生。
实习场,是关于学习环境的一个隐喻,意思是在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知识情境中使学习者理解知识,强调学习者与环境互动的交互特性,是一种感性的、综合的学习情境,它常常超越学科、领域的疆界,使学习领域、发展领域走向综合和渗透。“实习场”的创设避免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接受,给予学习者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学习者走进生活,有机会通过发现、使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在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时,都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数学教育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就提出了幼儿数学教育要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因此,幼儿园在开展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与真实的生活情景相关联的或就是真实生活的数学学习环境,即“实习场”情境。
如何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创设适宜的数学实习场情境呢?在实践中探索,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入园、盥洗、进餐、如厕、值日、收拾、整理中,处处隐含着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情境,利用好这些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幼儿自然习得数学知识。如以往班级里的毛巾都是由保育员来挂好的,现在我们由幼儿轮流来挂毛巾,一个挂钩挂一条毛巾,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一一对应,最后通过比较挂钩与毛巾来感知挂钩与毛巾哪个多哪个少?在幼儿盥洗环节中我们也可以寻找到数学学习情境:“先请穿牛仔裤的小朋友先去洗手”“再请梳小辫子的小朋友去洗手”,渗透类的概念。在幼儿排队时,请男孩子排成一排,女孩子排成一排,高的派在前面,矮的排在后面,或者男生女生间隔排,请幼儿说说,自己是队伍中的第几个等等。
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分享时,我们和孩子开展“水果自助餐”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各种水果拼盘。水果拼盘制作好以后,大家相互欣赏、交流:用了几种水果?(类的概念)切成了什么形状?怎样排列的?(有规律的排序)一个水果拼盘一圈有多少块水果?(环行数数)“水果自助餐”表面上看似一个生活活动,事实上这个活动就是利用生活中垂手可得的水果开展的数学实习场情境活动,围绕制作拼盘来渗透形状、数数、排序等数学内容。活动中有些幼儿对形状感兴趣;有些幼儿则对排序较敏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排序方法,幼儿环形数数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随着冬天的到来,幼儿的冬季跳绳运动开始了。我们设计了《跳绳比赛》的实习场情境下的数学活动,提出了:1.能在运动中为自己点数,并将运动成绩记录在小组表格中,比较数量多少进行组内排序。2.初步理解数的集合,初步接触柱状图,尝试用柱状图进行统计。3.了解自己在班内的跳绳水平,能为自己制定适宜目标,愿意通过努力取得进步。这个数学活动来自于孩子的生活,来自于运动的需要,是一个典型的运动“实习场情境”。 通过运动成绩在不同统计表中的记录与比较,幼儿纵向看得见自己在不断的练习中取得的进步,横向看得见自己跟别人的差距,这样幼儿既接触和熟悉了统计方法并大大激发了运动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幼儿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运动中,数学与运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堂上的学习,是一次提炼,也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实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秋天到了,美丽的琴枫苑小区里,各种各样的树叶随风飘落。我们将幼儿带入社区的小树林,一起自然测量树木的粗细、高矮、“谁能先捡到5片树叶?”“请帮捡到的5片树叶宝宝排排队”,“比一比谁捡的叶子最大?”“谁排的树叶队伍最长?一个个问题引发了幼儿的一次次操作、思考和验证,一次次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玩叶子”游戏中,幼儿把树叶撒开,数数背面的叶子有几片?正面的叶子有几片?孩子们在自然、宽松的生活与游戏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小区门口就是水果店,我们请幼儿每人带5元钱,去水果店买水果。水果店里的水果非常丰富,我们请幼儿数数有几种水果,是如何分类摆放的;了解不同水果的价格和标价上数字代表的意思。请幼儿购买水果,买好以后与同伴说说自己买了几种水果?每种有几个?和同伴比比谁买得多?谁买得少?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数数还剩下多少钱?最后将买回来的水果进行记录和统计,比比哪种水果买得最多?哪种最少?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水果店内水果的摆放,有了“分类”的意识;通过看货架上水果的价格,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并知道了数字在标价中代表什么意思。幼儿自主购买水果的环节是最有趣的。开始,有的幼儿不免被花花绿绿的各种水果所迷惑,拿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水果。但大多数幼儿是先看标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所带的钱款选择合适的水果。在好朋友的提醒下,一些不够“理智”的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带的钱根本不能买下手里的水果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收银台前,幼儿小心地检查剩余的零钱,数数自己还剩多少钱。幼儿在真实的使用钱币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了钱币,主动运用了运算的方法,购买活动完成后的交流、记录活动帮助幼儿对水果的种类、数量进行统计,接触到简单的统计活动,了解了统计活动的意义。
幼儿马上要升小学了,我们带幼儿走进小学,在小学部的“梦想剧场”中根据自制的电影票找座位,认识单数双数;调查小学生的作息时间;统计小学生书包里有些什么;解决安排座位的问题;看懂课程表的编排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幼儿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以上这些源自生活的现实生活情境,就是实习场情境的有效资源。挖掘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实习场情境来开展数学教育,就是将数学学习和生活融为了一体。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活动表现更主动、更积极。
社会生活是实习场的主要来源,然而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幼儿的活动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依赖于现实生活的途径。因此,一些模拟真实生活的数学实习场情境即游戏化情境在幼儿园的数学学习中也占到重要的地位。
我园创设符合幼儿兴趣和数学能力的游戏环境,挖掘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竞赛游戏中数学教育因素,让幼儿快乐主动地体验数学、应用数学。以较为典型的“水果店”游戏实习场情境为例:
在幼儿有了参观水果店、购买水果的生活经验之后,我们开展“水果店”游戏。幼儿先绘画“我喜欢的水果”,通过画、涂、剪,充分感受与表现水果的不同形态、颜色特征,为水果店游戏活动中的按颜色分类和取放水果作好准备。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水果店开张了,怎么摆放水果才整齐?(一次分类);相同颜色的水果有几种,怎么放才整齐?(二次分类);怎样装果篮呢?看果篮上卡片颜色和点子数量,所装水果要和卡片提供的信息相匹配。如:红色卡片上有4个点子,就装4个红色的水果。
这个活动是幼儿有了充分的现实生活经验后创设的一个拟真游戏情境。活动中看卡片装果篮的环节是难点,按卡片颜色来确定水果的品种,按卡片上点子的数量来确定装水果的数量,幼儿必须考虑两个纬度:颜色、数量,才能正确装果篮。每个果篮上的卡片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简单些,有的难一些,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所以幼儿装成的果篮从品种、颜色、摆放方法上看都是各不相同的,这也体现了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
摆好水果、装好果篮后,接着幼儿就给水果和果篮标价,进行 “水果店”买卖活动。幼儿在“水果店”买卖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钱币、看懂标价,学习运用元、角钱币。
到了大班,我们将游戏的规则进行调整,让幼儿根据果篮上的标价选水果装入果篮,各种水果的标价不同,每个果篮的总价也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相同标价的果篮,所装的水果也可以是不同的。这样的装果篮的活动比之前的装果篮活动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幼儿灵活运用加减法的策略来装果篮。随着幼儿运算能力的提高,在“水果店”游戏中更换标价和纸币面值,并通过规则的调整引导幼儿综合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来摆放或购买水果。幼儿在这样动态的游戏实习场情境脉络中不断遇到挑战、不断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幼儿自然习得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实习场化的途径是生活和游戏,作为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和对幼儿发展的真正思考!教师要深度挖掘、用心创设数学实习场情境,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游戏融为一体,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等部门发布《山东省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从设置与规划、建设用地、园舍建筑等方面,对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山东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分为三类:高标准、较...
“边老师,你的《超能幼稚园》害得我差点错过下火车!”慌忙跳下高铁后,我给北京师范大学儿童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边玉芳教授发了一条微信。好久没有追剧的我,这次居然沉迷在一个真人秀节...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后,在互联网的浪潮的推动下,精准课堂教育将继续践行变革中...
昨天,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发布《北京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报告(2011年—2016年)》,报告显示,从2010年至2016年,北京市在园幼儿数六年间约增加14万人,幼儿园数量从1245所增至1570所。...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等8部门联合发布《山东省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自12月1日起正式实行。《标准》明确,幼儿园绿地率不宜低于30%,人均面积不应低于2㎡。按照城镇居住区...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于规范发展民办园,遏制过度逐利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办幼儿园不是办企业,办幼儿园如果在资本的逐利性和学前...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第一个面向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具有重要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