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惊喜连连、爆笑不断上演的逗逼夫妇。是的,没错,今天推介的就是爱情搞笑电影《史密斯夫妇》。
俊男美女走到一起原本是一个挺庸俗的故事。但是,在斯密斯夫妇的身上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惊喜和意外。生活原本就是平淡的,可是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不平淡的平衡点才是最重要的相处之道。
两个人不需要你侬我侬的感情纠葛,需要的是持续的激情,是对生活的积极的态度。
这或许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在下班的时候是两个人无间的有情人,在上班之后又是专业的毫不分心的职场达人。史密斯夫妇给全世界了一个很好的答卷。
个人最喜欢的美国爱情片是2011年由罗勒·莎菲导演的作品《一天》(原名《One Day》)。
吉姆·斯特吉斯饰演的Dexter与安妮·海瑟薇饰演的Emma在毕业生的狂欢派对上相识,Dexter拥有着俊美的容貌和与身俱来的气质,这使他在女人方面从来不用犯愁,而Emma则是一个外表普通性格内向的女孩,Dexter原本只是想换个口味度过一夜,而Emma这边则意外频出,使得最后二人什么都没发生却在交谈中成为了朋友。
Dexter在一开始就有了万众瞩目的工作,还拥有了年轻貌美的妻子,但是很快事业进入低潮,妻子也离开了他。Emma在最底层艰难地养活自己,有过暧昧对象却始终单身。他们依旧有着联系,会分享各自生活的烦恼并互相开解。Dexter对于Emma和对其他女孩不同,他将Emma放在朋友的位置所以始终没有越界,Emma很明显最开始便动过心,但是她明白Dexter并不缺少床伴所以也坚守着朋友的底线,即便是接到了他的结婚请柬也只是微笑祝福。这样的关系直到Dexter经历了生活上巨大的变故才发生改变,二人终成眷属,但是不幸再次降临,Emma因意外逝世,电影的最后Dexter带着孩子来到山坡上叙述着与Emma的故事。
从剧情上来看似乎是个很凄惨的爱情故事,女主当了二十多年的备胎,男主挥霍人生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直到被生活好好地磋磨了一番才走到一起,但女主还领了便当,让人看完心中十分酸涩,却触动颇深。当爱情片不再有传统的所谓“终成眷属”的结尾,男女主人公不再有开挂般的运气加成,那感动观众的,一定是因为他们的故事不再那么像电影,而更像生活。
Dexter从一出场就是个花花公子的形象,非常的不讨喜,他似乎把肉体和精神分得非常清楚,Emma于他而言是灵魂知己,是精神伴侣,他不愿意迈过界限的最大原因无非是不愿意像失去其他女人一样失去Emma对他的感情。他看似成熟冷静,实则懦弱,没有勇气承担与Emma的爱情,同时也觉得其他男人也配不上得到Emma的爱情,用“灵魂知己”的名义逃避自己的内心,蹉跎着二人的岁月。而当他终于有了勇气开始面对这段感情,Emma却因意外离去。
一部优秀的电影里,主角是在不断自我成长的。Dexter就是如此,一开始磕磕碰碰追寻自我,找到了正确的另一半后稳定了下来,之后又因为失去挚爱经受磨难。电影的最后Dexter带着孩子来到山坡上,叙述着与Emma的故事,他平静地向孩子介绍说,“She was my best friend.”(她曾是我的挚友。)Dexter遇到Emma,从不敢越界到成为伴侣,再到失去后悲痛后悔没能早点开始,最后满足于拥有过与她在一起的时光。
有人说得不到的才是爱情,《一天》里Emma从始至终似乎都只是Dexter生命里的一个过客,但事实上生活中所谓的感情无论是轰轰烈烈或者平淡如水,都不过是两个人生命的交错。
知道合伙人娱乐行家采纳数:31获赞数:30160今日头条娱乐领域创作者,曾多次登上悟空问答热答榜。百度合伙人
“有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彩虹般绚烂的人,你会觉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而已。”
影片讲述的是一段关于初恋的小故事,两个平凡的小孩青春里最酸涩甜蜜的爱情萌芽。影片的一开始,8岁的小女孩朱莉对新搬来的邻居布莱斯一见钟情,只因为他长着一双世界上最灿烂的眼睛。此时的小朱莉也许对爱情是懵懂的,但在无意中牵住布莱斯手的那一刻,却第一次萌生了对初吻的渴求。
之后两人正巧是同班同学,朱莉想方设法的去靠近布莱斯,而布莱斯却她对避之不及。全班同学都知道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朱莉喜欢布莱斯,第二件事是布莱斯讨厌朱莉。可尽管如此,朱莉依旧像颗粘人的橡皮糖一般追逐着布莱斯,从小学一直到升入初中。在校车的站点处,有一棵很高很高的梧桐树,朱莉总爱爬在高高的树干上眺望远方的风景。布莱斯对此嗤之以鼻,朱莉却认为梧桐树是宇宙的一角赐予她的礼物,因此她很珍视它。可是有一天,梧桐树却要被砍掉了,朱莉爬在树上不肯下来,誓死捍卫者大树的生命,她向布莱斯大声的呼喊,希望他可以和她并肩作战。布莱斯内心里为她感到难过,但仍旧选择了转身离开。
朱莉的梧桐树最终没有保住,而她在伤心之余也对布莱斯的感情第一次产生了疑惑。朱莉捍卫梧桐树的新闻登上了当地的报纸,也因此得到了布莱斯外公的另眼相看。在外公的影响下,布莱斯对朱莉开始有了重新的认识,他越来越发现朱莉其实是个有着闪亮内心的好女孩。而朱莉却随着年龄的变化,对布莱斯的认知已经不复当年那般美好。她失望的觉得布莱斯或许就是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
朱莉的内心在爱与不爱的天平之间左右摇摆,布莱斯内心的爱情之花却在悄然萌芽。
故事的最终,布莱斯勇敢的表达了自己的爱,并在朱莉的小院子里亲手为她种下了一株梧桐树。朱莉也原谅了布莱斯之前种种不成熟的表现,心里的天平还是偏向了爱情的一边。结尾处两个小情侣在院子里种树的那个场景,充满着爱情最初也最美好的样子。
《怦然心动》整部片子的叙事风格都是平淡的,但导演却用双视角的拍摄手法细腻的刻画了男女主人公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幽默逗趣的旁白则让整部影片更加的生动灵活。除此之外,朱莉父母爱的教育以及布莱斯外公所教给他的那些触动人心的人生哲理同样打动人心。
当然,初恋和温情向的亲情固然美好,但整部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导演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爱情观。朱莉无疑是深爱着布莱斯的,但却不是傻爱。在追逐着布莱斯的这几年里,那份明恋从热烈到冷静,在这过程中,朱莉时常会思考自己对布莱斯的爱究竟值不值得;而布莱斯又是否是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一旦朱莉的自尊遭到了践踏,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这份自省之心对于朱莉的年纪来说,实在是难得。
爱情本来就该是这样的,不论谁是主动的那一方都不该低到尘埃里。怦然心动,为了最初的那一刻悸动,可以努力,可以拼搏,但不能没有了自我。
看完被奉为爱情圣经的《爱在》三部曲,已经是凌晨一点左右。三部电影横跨了现实世界中的18年,在将近8个小时的观影时间内,从妙龄男女的青春艳遇讲到人到中年的柴米油盐,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份爱情的开花和它的结果。
虽然不清楚《爱在》系列是否还会继续拍下去,但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能在这种边走边爱、边走边看中,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James和Celine因为忍受不了火车上的一对聒噪夫妻而相识,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理想,于是冲动下决定一夜游维也纳。
河畔、街道、灯光、电车.....导演将所有能想到能运用到的文艺元素都放到了镜头中,让人心生躁动的浪漫。赏心悦目的男女主角游荡在商店里美妙的歌声中,也游荡进观众的记忆与情怀里。
日落之后,夜幕降临,男女主角也终于越走越近,牵手、拥抱、亲吻。尽情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然而,这种甜蜜又是感伤的。男女主角知道,观众也知道,日出之后,这场邂逅就会结束。倒计时的浪漫,赋予男女主角以忧郁和隽永,这样的调调,实在是爱情电影中的高超手笔。
次日清晨,太阳升起,站台别离。男女主角互诉衷肠:昨天的冲动是多么正确的抉择,如果James没有鼓起勇气邀约,如果Celine没有鼓起勇气下车,那两条平静的人生轨迹不会有任何交集——浪漫需要勇气,因而浪漫也毫无疑问的被歌颂。
九年后,James作为小说作家故地重游,到书店做新书的推广会。小说写的就是当年一夜游的回忆和真情流露——要有多坚强,才能念念不忘。然后,男女主角重逢。
黄昏日落时,Celine带着James在塞纳河渡船,去最喜欢的咖啡馆喝咖啡,在石板路上走着,仿佛有说不完的线年,他们曾同时在纽约生活;原来男主角写书的动机就是想有朝一日可以被女主看到,然后再次见面;原来94年年底的约见,虽然没有成行,但对男女主角的人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孤身赴约的James,等了好久,最后心碎回到美国,结婚生子。“自从那天我没有遇见你,我的人生就开始消沉”。
“自那以后,我已经完全不相信任何爱情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他们都在现实中将就着也坚守着,好像走的很远,但实际上从没有离开。这样的妥协和挣扎,要有多坚强?最后的最后,男主角送女主角回家,弹起了吉他,谈起了过往。
念念不忘需要勇气,然而彼时的他们面对的现实,已经不是上前一步的勇气就够了的。
再一个九年后,大腹便便的James和身材走样的Celine正在车中吵得不可开交——这一幕像极了94年他们不以为意的那对火车上的夫妻——以浪漫之名结合的男女最终也变成众多现实生活中夫妻的样子。
无心欣赏好天气和好风景,暴躁、争吵、宣泄、过度解读、神经质。无论是关于女主角的工作问题,还是男主角曾经的家庭、前妻和儿子的问题,无时无刻,两人点火就着。
以此又牵扯出家庭付出的心力、谁贡献、谁牺牲、谁忍耐谁、谁想改变谁、谁不想被改变……. 喋喋不休,永无止尽。爱情是一对男女浪漫关系的开始,但又有多少关系,是以浪漫持续,以爱情终结?
导演在前两部电影中,似乎一直在告诉我们,try it,只有往前走一步,只有尝试过,才知道可以走多远,可以走到哪。
但是,另一个没有讲到的侧面是,上前一步需要勇气,那面对现实,留在原地呢,是否更需要勇气?法国的再续前缘需要勇气,美国的从头来过也还是需要勇气的吧。
以勇气为歌颂对象的结果,是浪漫的消磨殆尽和不再年轻的饮食男女,所以如果当时就止步于此,止步在九年前的黄昏,或者止步在十八年前的清晨,再或者止步于火车上的对视和微笑,将蠢蠢欲动按捺在最初的遇见,也未尝不需要勇气,未尝不值得歌颂。喜欢一个人可以上去牵手,也可以将这双手放在心里。
耗费18年精力的系列电影,其对导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电影的走向必然体现了导演的人生态度和看法。
第三部的结尾,女主角说出我不再爱你后摔门而去。男主角最终走到女主身边,像之前的很多次那样,回忆起一九九四年的相遇和爱情,两人重归于好。
这种“happy ending”,是导演温情的释放和好心的祝福。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际遇太少,这样的爱情也太少,如果好不容易遇上一个,还是悲剧收尾,这样的人生得多难过啊。选择这样收尾的导演,也是坚强而浪漫的。
纵观三部电影,其实是导演给我们提供的一种爱情可能的尝试,以及这种尝试的结果。
每一次的“如果当时”,都会带来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人是只能活一次的,电影却提供给我们多重的人生体验,爱情电影尤其如此。沮丧的能看到希望,悲伤的能看到同类,至于热恋中的,也就无所谓是失望与希望了。或许这就是爱情电影永恒的魅力。
知道合伙人影视综艺行家2019-10-17梦里诗书知道合伙人影视综艺行家
采纳数:117获赞数:12315第二十二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百花杯”影评大赛一等奖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影评征文优秀作品奖
一部女主角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作品,何以能呈现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她》无疑以其独特的视觉做出了最好的答卷,电影科幻外衣下,看似离谱的人机畸恋,予人的却是平凡中触人心房的感动,实则诠释着爱请不可或缺的双向性,导演斯派克·琼斯在光与影间将这爱的哲理赋予了最妙笔生辉的感性。
代写书信,古已有之,但在今日却以成云烟,而在未来,或因感情的匮乏因工作的碌碌,才有了《她》里我们的男主西奥多信件撰写人的职业,电影中他以细腻的文笔给人以动容,只是在想又有多少收到这些信的人会知道那看似真挚动人的话语并非缘于本人而来自一个职业者的杜撰,现代文明的科技带来了沟通的便利,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我们甚可以联系到身处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那个想联系的人,但人与人间的感情却在淡漠,电影伊始,其所一展的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未来世界,而就是我们现今时代情感间的诟病。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由斯嘉丽声演的人工智能系统“她”的出现开始驱散着西奥多因和妻子不合后孤寂的阴霾,这个可以用0.002%的时间为自已命名萨曼莎的“她”,绝非一个如苹果siri的语音助手,更像一个天赋异禀却又欠缺感情经验的初生婴儿,电影彷如一个最为普通的爱情故事,两人相识相知,在平日的对话间爱上了彼此,甚至完成了超越身体的结合,斯嘉丽对萨曼莎情感把控的精准,是无以言状的,只有当你真正看过这部电影才会知道为何斯嘉丽能凭此片获封罗马影后,看似荒唐的人机之爱,实则是一种被理想化的畸恋,一个孤寂时能给你心灵的慰藉,难过时总能温柔的逗你开怀,不需要时从不会有一丝毫的纠缠,更不会有自私任性,萨曼莎除了没有身躯是完美的,而对于情感缺失的西奥多,萨曼莎无疑是一剂最好的药,但这药能治愈心灵却也被电影设定了副作用。
《她》虽一直以暖色调在致力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但这样畸恋的故事从开始便已注定了悲剧的基色,我们的普世价值观告诉我们最好的爱情是要找到一个理想的他/她,那便是真爱,但我们很少去考虑自已在爱情中扮演的角色是否能做到对方的理想化,电影以男主西奥多的婚姻闪回和一段短暂的交友,呈现了这弊病,他和自已青梅竹马的妻子两人都是情感上的初学者,面对爱情都有着美好的向往,都在努力的磨合成为对方心中理想的人,但两人的婚姻后关系经营的维系上却是缺失的,而在另一段交友过程中西奥多从未曾考虑认真面对,所以当完美又无求的萨曼莎作为虚拟的出现,她不仅弥补了西奥多的感情缺口,又无需担负起责任,就是这样未有防备的交往中,纯粹不夹杂任何的感情,爱又一次得以萌发,西奥多有了顿悟,但怎奈萨曼莎作为系统。他知道了“她并非自已的专属,只是被服务对象的8316之一,并与641人有之恋请,此时心的崩殂,这种顿悟后的痛,便是药的副作用,最后萨曼莎的离去,看似悲剧性的收尾,却正是《她》所希望带给观众的深思。
电影以看不见的《她》为名,却实则是挖掘“我”的故事,是一个人面对爱情时自我调整与责任的问题,爱不仅是一味追寻虚幻的最理想化,更需有我也有你的付出。文/梦里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