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业之所以称之为电影工业,是因为有一套完备的体系在运营。尤其是立项阶段,就可看出其专业精神和谨慎态度,我认为他们在拍摄1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拍摄2,3的准备和计划,并不是拍出来1来,看到市场反应不错,再接着拍2。一定在看1的时候就已经瞄出了2,3的潜质,并着手准备。所以一切编剧、制片、宣传、发行的工作流程都顺理成章。签下原作者第一本小说的时候,可能就签下第二本的合作意向。
中国电影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但是不会缺好编剧、好导演,缺的是既懂创作又懂商业、又懂发掘的监制和制片人,因为在立项阶段,没有人能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你问问徐峥写泰囧的时候,王长田敢想拍泰囧2吗?有了《非诚勿扰1》的成功,后续才打磨出2;有了《画皮1》的积淀,才能兴致勃勃的搞了2出来。
插一句,近期看到了市场上的新气息——《厨子戏子痞子》。其融资阶段就采用了演员以片酬入股的方式,且制片、发行、宣传等工作流程极为工整、规范,期间还套拍的《厨戏痞》的电视剧。思路清晰、模式新颖、团队协力,卖的不好都难。暂不论票房,这种远见和思路,也是值得学习的。
1)拍续集的大片,一般是这么几类:系列小说改编(比如哈利,暮光等),漫画改编(数不胜数了,比如钢铁侠),编剧原创(比如加勒比海盗);而中国的电影很少以这些为题材的,大多是某部小说改编,因此即使想拍续集,也没得拍啊。
2)好莱坞的编剧实力不是那么简单的,大多是作家级的,因此它们可以将一些原创的剧本继续系列化(当然,有很多续集的剧本也会收到质疑);但是到了中国,中国那些编剧们各种没能力不入流啊。
3)好莱坞盛产商业大片,只要票房好,公司和导演们就会动脑筋让它们系列化,继续赚上几笔;而中国的国产大片很少有卖好又卖座的,像无极,十面埋伏这种大烂片,即使能叫好莱坞编剧过来写剧本,陈凯歌们也不会有胆量继续拍下去啊。
4)产业链问题,上面提到了,只要好莱坞愿意,就能拍上续集;但是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无法跟上“2”的脚步啊。
以上各种理由中,私认为,电影质量,也就是第三条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综上述,
国产影业各种硬件软件跟好莱坞差距明显,各种主观客观条件无法达标,导致无法“2”下去...
续集电影是一种商品属性非常明确的电影产品,必须要有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才可能出现这种依托产业链才能出现的产品。比如版权归属、演员合约、主创合约、产品质量控制、档期协调机制、等等。这些都不是目前中国电影的产业环境能普遍完成的。
首先,我们要厘清“续集”这个概念。在英文里,一般有两种表述:franchise(约等于film series)和sequel。前者其实是指系列电影,不一定是严格的续集,比如007系列。后者一般用于直接从前一部发展出来的续集,比如《碟中谍2》。还有“前传”(prequel),我们习惯上也把它算在续集里去。此外,重拍、翻拍、重启基本都不应该算做是续集电影,比如布莱恩·辛格的《超人归来》,与老版超人四部就没有关系。
其次,好莱坞大片越来越多拍续集这个说法正确么?也对也不对,总体来说是不准确的。从70年代《大白鲨》代表着好莱坞进入商业大片时代开始,拍续集就一直是商业片的法宝之一。可以说,好莱坞拍商业大片续集的思路从来就没有变过。绝非近些年愈演愈烈的。之所以给很多人这种错觉,是一种记忆假象,对当前的内容印象较深,对较早的不太了解的事情则比较模糊。附图给出了boxofficemojo网站2002年和2012年票房前100位电影的对比图(因为很难从总体上去计算每年好莱坞到底有多少部续集)。我们可以看到,十年前票房top100中就有大约16部续集电影,而2012年这个数字是大概15部(不排除有我没统计出来的,但应该也就是一两部而已,不影响结论)——可见今日大片的续集数量并没有激增。
第三,在@刘勰的回答中没有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电影制片方需要比较有收益把握的续集,才会有能力去做全新的franchise或单部电影!这是好莱坞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作为电影公司,必须保证长期的财政、收益稳定,但电影是投资风险非常大的领域,没有一家电影公司可以保证电影不赔钱。于是,拍摄续集成了最有保证的手段。然后,你才可以有财力精力去准备全新的电影项目。换句话说,续集基本是旱涝保收的,而新片子是打江山开疆扩土的。极少有好莱坞电影公司只认准续集,不去开拓新资源的。比如华纳在哈利波特和蝙蝠侠三部曲之后一直在寻找新的重量级系列,就是一例。
想看一些国产大作的后续剧情:黑猫警长被诬陷杀人后潜逃,一只耳趁机袭击警队,大批警员牺牲;贝塔被坏人设计失手杀害舒克的妈妈后不明失踪,舒克踏上追凶复仇之路;海尔兄弟喜欢长大后的克鲁德,在爱情与友情的抉择中纠结不已;葫芦小金刚在山中救下了被妖怪追赶的少女,谁知她正是蛇精的女儿……
网络公司CEO,熟悉网络企业运营; 历史、中国画、百家哲学、摄影爱好者, 对基于道家理论的管理学、玄学、阴阳学、中医知识有较深的理解。
3、本来1就没打算拍,喝了几杯酒、潜规则一把就拍了吧,这种当上一次就够了;
4、拍电影有可能把前面赚来的钱又投水里去,1就算拍好了赚了钱了投什么不好,炒房早赚了,
总量其实是有变化的,单看02年和12年的数据是看不大出来的。但是如果你看一下00年后和10年后的数据,你就会发现,02年那会,top20中一般续集电影5-6部。10年以后基本每年10部以上。(这个榜单对于续集的归类不太规范,2012年严格来说《复仇者联盟》、《007大破天幕杀机》、《霍比特人》、《超凡蜘蛛侠》都可以算是续集或翻拍电影。)所以,即使续集创作总量没有太大变化,这个数据至少说明如今好莱坞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已经变成了续集电影而不是原创电影。 而且从这张02年和12年的票房榜单可以看出, 02年的许多原创电影后来都发展出了非常成功的系列电影,如《蜘蛛侠》、《极限特工》、《星际宝贝》、《谍影重重》、《冰河时代》、《史酷比》等。但再看12年这张表,基本上就只有《饥饿游戏》(今年完结)、《泰迪熊》、《精灵旅社》、《龙虎少年队》这些原创作品发展出了续集。但这些电影中,目前基本上就只有《饥饿游戏》,再加上最近的《移动迷宫》和《分歧者》等系列小说改编电影有发展出3集以上续集的能力。反观02年那会,《哈利波特》、《指环王》、《蜘蛛侠》、《谍影重重》、《冰河时代》、《速度与激情》、《X战警》等成为了今后10多年内都有影响力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趋势是把8,90年代的老电影翻出来再拍续集。如《星球大战7》、《新版机械战警》、《侏罗纪世界》、《独立日2》、《捉鬼敢死队3》、《银翼杀手2》、《终结者:创世纪》等, 而不再注重于打造新的系列。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两个。第一,好莱坞剧本荒问题严重,能够打造出系列电影的好剧本就更少了。从00年到10年,我们看到了从《黑客帝国》、《哈利波特》到《变形金刚》、《阿凡达》、《盗梦空间》、《蝙蝠侠》这样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的优秀作品。如何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作创新,的确是让编剧们头疼不已的问题。
第二,在目前3D电影横行,银幕数量剧增的情况下,让盈利最大化成为了各制片厂的第一要义。在大家看到迪士尼通过漫威系列电影取得了空前成就后,就纷纷学习漫威模式打造这样的电视剧式电影系列。原因很简单,既然我们制片厂手中有如此大的摇钱树系列,它们所能创造的财富是前所未有的,为什么要冒风险去打造新系列呢?毕竟,出一个新的电影系列需要大量投入,而且由于没有观众基础,票房惨败的风险是相对高很多的,参见《一触即发》。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今后10年内我们看到的大制作电影都将是续集呢?我对这个问题无法做出非常准确的回答。但是在《变形金刚4》、《复仇者联盟2》等票房神作出现了口碑下降的问题后,《变形金刚5》、《复仇者联盟3》是否还能创造票房神话也会因此变得不确定了。到那个时候,可能各大制片厂才会真正将创新的问题放到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