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0日,中国电影2017年的年度总票房突破了500亿元大关。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老九门》、《河神》、《白夜追凶》等高口碑网剧爆发,大有超越电视剧的趋势。除了院线电影和网剧,还有一股正在崛起的力量也不容忽视,那就是网络电影。前两天的《2017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结首度公开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备案库的数据:其中网络电影为5620部。
且随着监管政策的完善与加强,网络视听行业更加规范化,“线上线下统一标准”对整个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网络视听节目数量在稳中有升的基础上,进入了“精品化”阶段——无论是网络剧、网络电影还是网络综艺都“从粗放的数量增长变为追求精品的质量增长”
尽管迎来网大爆发期,但在12月1日第五届网络视听大会举行的“网络电影高峰论坛:新格局下,网络电影再出发”上,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国家未来影响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王鸿海,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奇树有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董冠杰,娱影智库(娱影数据)创始人、CEO黎学鹏,阿里巴巴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裁刘开珞等,谈起了网络大电影的发展和困境。
网络大电影的概念从2013年开始萌芽和提出,经过两年的片量大幅提升、票房记录不断增长的起步期和爆发期,到了2017年,市场已经逐渐回归冷静和理性。杨向华提出的“双刃剑”的概念,就是对于网络大电影的深度思考:“网络大电影是把双刃剑,首先,它促进了青年导演和新生力量的培养。但是他又有着明显的短板和缺陷,比如说制作质量较为粗糙、仍然存在低俗内容。网络大电影的口碑,也是毁誉参半。”
对于网络大电影的困境,董冠杰认为,网络电影市场依然缺少行业口碑和用户票房双爆的影片,还没有到达快速的发展期,现在还是萌芽期。所以,引入IP,成为了网络大电影的突破口。“引入IP是我们现在的一个方向,但是不追求特别大的IP,只要符合三个价值特点:好的故事性 、鲜明的人物、粉丝情节,就可以了。”
董冠杰表示,IP网大化过程中最大的价值,在于网大的开发周期短,可以形成持续的影响力,保持话题度和粉丝的粘性:“比如《四大名捕》,我们打算一年做四部,做成一个系列,这对网络大电影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院线电影来说就不太可能。”不仅如此,他还对在场的观众宣布了公司近期的计划,打算投资10亿,打造精良制作的头部IP网络大电影。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法医秦明》、《绝品兵王》热门IP。
那么,紧跟知名IP对于网络大电影就足够了吗?董冠杰认为,引入多种形式知名IP做系列网络大电影,只是“消化”,要做到网络电影IP双向运营,不仅要消化,更应该注重孵化,“除了知名IP,我们也要注重原创IP的衍生开发,为IP提供原声内容,做成系列网络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