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于明星人设话题的点评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再度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
近有江一燕“碰瓷”建筑大师奖,文艺才女形象崩塌,“江一燕语体”遭全网群嘲。
更有“崩塌届”的泰斗翟天临,凭一句“知网是什么”问没了自己的学霸人设,还推动了学术界的论文查重改革。
这些明星人设为什么频频崩塌?原因不外乎两点:要么以偏概全,要么无中生有。
明星们在荧幕上光鲜亮丽、正能量满满的样子格外招人喜欢,但这也只是职业需要。明星的本质其实也算是一件商品,而最快为商品打开知名度的就是广告语。
人设就是明星们的“广告语”。一个吸引眼球的“人设”能第一时间让路人(或潜在粉丝)快速对明星有一个大致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宣传、吸粉。
迪丽热巴的“吃货人设”便是如此。或许迪丽热巴真的对吃很着迷(貌似中国人都这样),但其运营团队将这一点进行放大宣传,把她塑造成什么都吃、眼里只有吃的形象,也就有了《奔跑吧》里迪丽热巴狂吃道具饭菜的场景。
刚开始路人粉们还蛮接受这个设定,但后来随着无孔不入的卖人设,吃货人设就有点“火候过甚”。某期快乐大本营中,迪丽热巴像个饭桶一般,一上菜抢着吃,这种没有灵魂的吃饭机器渐渐也招致了网友们的反感。人有千面,一味地输出某一单薄印象,其实也在拿观众当傻子。
这类操作一般多见于那些非常正能量、快速吸粉的人设,但与之相对的人设一旦崩塌,带来的负面效果一时很难抵消。
《伪装者》走红的靳东虽已成家,却靠着老干部人设被很多粉丝偏爱。“二十四节气”微博、读书分享名言等等都是他的加分项。
但人设是个flag,你立它就倒。靳东的人设不久也开始了崩裂:暗嘲金星不男不女,引用繁体诗句错误百出,错误引用名人鸡汤……文青人设门槛可是很高的,没有金刚钻非要揽这瓷器活,靳东人设不崩谁崩?
正如人民日报点评的那样:“再精心打造的‘人设’,也不过是刻意呈现的形象。”既然如此,不如抛弃人设,袒露真实。
娱乐圈也不乏凭借自己的真实性情,靠着好口碑树立“人设”的艺人。提到林志玲,小编的印象是有着娃娃音的、温柔爱笑的不老女神。
林志玲从没有冷脸、动怒的形象流出,她总是以彬彬有礼、温柔和善的样子出现在大众面前。也因此,好友小S总是在节目中抨击林志玲,多次站在观众的视角骂她“心机重”、“能装”。但林志玲总是好脾气地不跟她置气。
前一阵子林志玲婚礼上的片段流出,网友纷纷感叹:“夫妻如出一辙的温柔,这应该就是志玲姐姐的真爱了。”林志玲的“温柔”从来也不会崩塌,因为这就是真正的她。
再比如说“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于大爷这么接地气的人设能崩到哪儿去?文/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