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类似血战钢锯岭这样好看的战争片

2020-01-13 00:37

  《决战中的较量》还在各大影院拼死较量,人们已经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即将上映的《珍珠港》。巧的是这两部引进大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战争。战争是英雄驰骋的背景,战争是人性碰撞的舞台,战争是人类长久的伤痛,战争是阴魂不散的恶魔,战争给我们荣誉也给我们毁灭,战争在生与死之中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民族的荣誉,人性的美好与阴暗。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只有在乱世中才显得夺目和珍贵,战争也只有在爱情的叹息面前才显得残酷和无力。

  《魂断蓝桥》:这部风靡全球半个世纪之久的美国电影以二战为背景,同样由费雯丽主演,有着更多催人泪下的悲剧色彩。纯洁的爱情被战争摧残,天真美丽的女子为了生存沦为妓女。只有亲眼看着美的东西被毁灭,人们才会意识到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绝望的女主角在滑铁卢桥上向疾驶的汽车扑去时,我们知道她不过是千千万万战争的牺牲品之一。

  《卡萨布兰卡》:英格丽·褒曼与亨弗莱·鲍嘉主演,片中一曲温柔蚀骨的《时光流转》曾让多少人唏嘘不已。最终道义战胜了爱情,里克在机场目送心爱的人离去,因战争失落的爱情让人无奈。他的临别台词“我们如何也战胜不了这个疯狂的时代”。反映了当时一代人的心声。

  《滚滚红尘》:三毛的剧本,罗大佑的歌,乱世中无法把握的爱情,都透着一种悲凉。秦汉和林青霞所演绎的爱情故事,蕴涵了太多的深情与无奈,其实我们无法把握的东西已经太多,又何止战争与爱情呢?

  《广岛之恋》:法国大导演阿仑·雷奈执导,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剧本,是典型的“左岸派”作家电影的产物,有明显的意识流风格。这里爱情被演化为某种符号,象征个体在战争中的精神创伤,传递着关于忘却与记忆、伤痛与疯狂、精神与欲望的种种复杂信息。影片所探讨的不再是战争对人类表面的伤害,而是更深层次上的精神创伤。

  《英国病人》:一段超越了国界与道德的脱俗爱情,一部关于爱和人性的史诗。 同样以二战为背景,和以往影片不同的,本片选择了新的更高的视角:人性的视角。片中所有的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在人性面前,国界、战争、政治立场都显得那么渺小。爱是有毁灭性的,但却无法与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性相比。也许只有超越战争,回归爱,回归人性才让我们感动。

  “我是为了正义而战的。”正义,这一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词语让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牺牲。也许随着对人类战争史的反思,正义的定义在很多人心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可是那些反压迫、反侵略、为了自由和解放而战死沙场的勇士依然在银幕上感动了我们。我们反思战争,渴望正义。

  《勇敢的心》:“Freedom!”威廉华莱士行刑前的最后一声呼喊,激动了当时多少观众。这部反映13世纪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影片有着雄浑壮阔的战争场面,刀光剑影中缠绕着铁血柔情,悲壮的结尾。梅尔·吉布森第一次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就夺得6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梅尔·吉布森将这个为了自由而战而死的苏格兰民族英雄刻画得感人至深。“不自由吾宁死”的勇气,激励着后来人继续作战。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是一部二十多年前轰动全中国的南斯拉夫电影,“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其中最著名的台词。一个叫瓦尔特的民族英雄和他的战友,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萨拉热窝,反抗德国法西斯的侵略。瓦尔特被当年中国的男孩子尊敬着崇拜着,可能真正令人敬佩的是斯拉夫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英勇善战的大无畏气概。

  《莫斯科保卫战》:这是一个冬天的神线个师,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直驱莫斯科城下。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朱可夫的领导下成功地粉碎了德军攻占莫斯科的企图,使德军遭受了二战以来第一次惨重的失败。本片是一部巨大的历史画卷,围绕德军入侵苏联和莫斯科战役,展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反映二战的经典巨作之一。

  《生死豪情》(又译《火线下的勇气》):第一部以海湾战争为题材的影片,被称作是90年代的《罗生门》,丹泽尔·华盛顿同梅格·瑞安主演。影片通过追查一个在战争中牺牲的女军官死亡的真相,探讨了什么才是战争中真正的勇气与公正。在同样充满了欺诈与背叛的军队,也许只有面对事实、承认事实才是最大的公正。

  《西线无战事》:一战期间,保罗在“为祖国而战”的狂热煽动下报名投军,渐渐了解到真正的战争是饥饿、血腥和死亡。“西线无战事”之时,保罗为追逐一只美丽的蝴蝶,被流弹击中丧生。影片以沉重的笔触,渲染了战争的恐怖及对人性的摧残,影片结尾的镜头被视作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声枪响过后,保罗伸出战壕抓蝴蝶的手立即痉挛成一团,给人们留下深深的回味,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

  人性可能是关于人最复杂的思考,战争片的导演不再满足对战争场面的逼真再现,对交战双方正义与非正义的简单划分,而是投入了对人性更深刻的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互相残杀?为什么会有敌人这样一个概念?人性在战争中怎样的被扭曲和异化?为什么不断创造却又不断毁灭?

  《拯救大兵瑞恩》:为了抚慰接连三次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心,八个战士在激烈的战火中踏上了寻找、拯救她最后一个儿子的征程。八个人的生命换一个人的生命,这值得么?在残酷的生死之后,我们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这绝不是一个8比1的数字概念,瑞恩正如一个象征,他是所有母亲心中的生命,他是所有战士对归家的渴望,他是这场战争的希望,为了更多的人不用背负着战争的阴影幸福的生活。

  《细细的红线》:同样以二战为题材,探讨人性的影片,与《拯救大兵瑞恩》有着完全不同的角度与世界观。本片通过一场噩梦般残酷的血战,让我们回到二战看人类的自我毁灭。逃兵在海边呢喃的内心独白、漫山遍野的长草以及在民谣《Silence》的背景音乐下美国兵与日本兵失去理智的如动物一样的互相杀戮,将战争的荒谬和恐怖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英雄, 没有恶魔,只有混乱和没有人性的氛围。最后影片却以独白的方式质问观众:你的内心也有恶魔的一面吗?

  《现代启示录》:导演科波拉的精心力作,改编自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名作《黑暗 之心》。能有什么比战争更有摧残的力量呢?战争中的人充满了幻灭、虚无、疯狂、绝望和死亡,《现代启示录》正是展现了这个幻灭世界的众生相。越战本身只是这部电影的外壳, 同样的情景可能发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还有战争,同样扭曲和异化的人性就还会存在。

  《全金属外壳》:通过一群新兵从训练营到越战战场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库布里克不仅表现了越战的悲剧性,也用自己的方式阐释了要将天真青年变成残酷的士兵,就要给他们穿上金属盔甲,同时毁灭他们柔软的人类心灵。似是而非的镜头,少许的不真实,恰恰是库布里克放大战争荒谬性的武器,成为对人性最根本的呼唤。

  《辛德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其思想的严肃性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影片情节感人,气势悲壮,而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极其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