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除了出版人,洪晃又成为了《世界都市iLook》的主编,拍摄采访一把抓,2010年,她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商人,投资了专注于中国设计的薄荷糯米葱,从2006年到2016年,可以说是洪晃专注于中国原创设计的十年,她将关注中国时装设计师当做自己杂志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这一时期的《世界都市iLook》也是最具先锋意识的中国本土时尚杂志,迅速从一众时尚大刊中跳脱出来,找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洪晃:2006年我们改版,要做中国设计师为核心的方向,很多广告客户都撤单了,美容就撤了一大批,人家觉的我们这么小众,那我们不投了,因为很多品牌更喜欢明星啊,明星都穿大牌,不穿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人家觉的没有露出机会了,广告销售就说那多做点儿软宣吧,但主编就会很为难,还要不要做软宣?做了软宣客户会不会回来?后来我想我是出版人,索性两个职位合二为一,这样也不难为主编去做这样矛盾的决定,我自己来当主编,我说不做,直接就能负得了这个责任,因为当时真的是一种特别迎合广告客户的一种环境,唯独这么一本小杂志死扛着,撤单撤的那么严重,所有人都肝儿颤,我就想着别连累别人,就我自己来吧。
洪晃:因为我觉的我没有什么能和BAZAAR、Vogue、ELLE这些有外国庞大团队支持的杂志竞争的优势,人家都和品牌、设计师关系特别亲密,我要想约个卡尔拉格斐采访得求爷爷告奶奶的,我也没法说我对这些品牌的报道做的比他们更权威更专业,我唯一有优势的就是中国设计,如果我关注的早,我知道中国设计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那我在这方面就是权威了,我当时完全是从做内容的角度去出发,我必须有独特的竞争力,必须和别人的内容有区别,在某方面做的比别人好,但我研究了一下,我发现如果是对国外品牌的报道我完全竞争不过他们,唯一有机会的就是中国本土设计。
YOKA:您从事时尚以来,不管是媒体还是投资人,您都始终关注着推动着中国原创设计,您觉的现在的中国原创设计师和10年前的有怎样的差别?
洪晃: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是在10年前,2006年,iLook改版关注中国设计师,我的朋友建筑师张永和,他给我推荐了四位中国设计师,王一扬,张达,吉吉,高鑫,iLook推了一个未来人物的专题,用十几个版面来介绍一个中国时装设计师和他的作品,让大家关注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生存,第一期是王一扬,等这个四个人做完了,编辑跟我说,完了,找不到任何中国设计师了,因为当时很多中国设计师是为品牌工作,而不是一个独立设计师的概念,编辑就建议我停一停这个栏目,我说那怎么可能,这么大的中国只有这么几个设计师吗?整个iLook的改版是一个重大的决策,不可能中间停下来,就逼他们继续找,我们编辑后来满头大汗地找,最后和我说,符合咱们要求的,只有一个刚毕业的设计师,新人,圣马丁毕业的,毕业设计展在伦敦时装周上反响很不错,因为一个专题需要大量的图片,作品,访谈,这么大的素材量,可能只有这个小孩能撑得起来,然后我就问这个小孩叫什么啊?编辑说叫Masha Ma,所以这个故事本身就说明了这十年中国原创设计师翻天覆地的变化,还真的是出来了很多人,我们很幸运地见证了这整个的过程。
洪晃(1961—),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CEO,《世界都市iLOOK》杂志主编兼出版人。12岁时被送往纽约学英文,1984年毕业于美国纽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