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最新数据出炉!“小阳春”还会不会来?

2019-03-17 22:37

  春节过后,多地楼市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加上各地政策微调,房贷利率下调,甚至还有二手房交易税费减半的利好。一时间,楼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3月14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房地产2019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似乎和“回暖”有所出入。

  首先是销售方面,商品房销售面积141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2018年全年为增长1.3%。商品房销售额12803亿元,增长2.8%,增速回落9.4个百分点。

  对此,统计局回应称,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前两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略有下降,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春节因素,对购房行为带来影响;二是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房住不炒”,老百姓买房更为理性。随着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房地产市场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方面,去年同期楼市正处于繁荣期,三四线城市棚改正如火如荼,在一片看涨的预期下,购房需求源源不断,房地产销售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今年1月绝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处于降温期,2月三四线城市返乡置业潮爽约,市场较为低迷。从2018年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走势来看,下半年出现了连续多月涨幅放缓的趋势,增长较为乏力。

  另一方面,长达两年多的调控成效显著,尤其是经过2018年的“史上最严调控”,开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据克而瑞数据,TOP100房企的权益销售总量同比下降8.6%。其中,TOP3房企恒、万、碧本月的权益金额同比降幅均接近30%。

  土地市场的降温更为明显。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5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1%;土地成交价款690亿元,下降13.1%。

  从拿地布局上看,在三四线棚改热度下降、需求透支,一线城市供给有限的双面夹击下,二线城市显然受到更多青睐。苏州、福州、太原、天津等地的土地市场迎来了一定程度的回温。

  从成交降温到土地降温,房姐认为,当前市场更真实的情况是,“小阳春”和退烧并存,新闻报道中多次出现的房地产的回暖只是局部和个案,不能代表整体情况。

  一方面,“金三银四”是传统的房地产销售旺季,另一方面,“回暖”只出现在热点核心城市,如上海、深圳、厦门等,这些城市经历了长时间的调整,筑底回暖是正常现象,并且也只有部分热点项目出现增长,是刚需入市托起了需求。

  但更多的城市调整期才刚刚开始,市场全面转暖还很遥远。尤其是前期棚改依赖度较高的三四线城市,存在明显的回调压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