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启动开通实现四个“首次”

2019-05-09 18:03

  地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历史、传承文脉、凝聚精神、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2014年以来,中国组织实施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地名在方便民众生产生活、促进社会交流交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中国民政部依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组织完成了“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建设。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设置一主两副3个板块。主板块包括信息查询、行政区划、界线界桩、地名标志、历史地名、审音定字、地名原读音、统计分析、地名研究、意见反馈等功能。上区副板块设置工作动态、资源下载、地名申报等功能;下区副板块设置站内检索功能。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依托普查采集的1320多万条地名等成果,从中筛选公布约1200万条地名、74万条地名标志、5500条界线万条地名原读音数据,总数据规模约20个T。覆盖范围涉及普查标准时点全国2854个县级行政区,包括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非行政区域、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等11大类49个中类地名类别,既有现今地名,还有历史地名。

  在信息内容方面,既有“音”“形”“意”“位”“类”等属性信息,特别是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文化属性信息,也有照片、语音等多媒体信息,还有行政区划、界线界桩、地名专用字和专读音等专题信息。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建设贯彻“互联网+”理念,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创新要素、创新体系和创新理念与地名的对接应用,实现地名政务管理与地名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在形式上,充分运用电子地图、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拓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方式,实现地名信息与地图影像相结合、地名查询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地名政策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在内容上,在国家层面做到了四个“首次”。

  所有地名信息做到应公开尽公开,提供给社会使用;注重互动交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建设;以专题数据为重点,提供资源下载,推动地名信息社会共享,鼓励社会各界开发更多服务公众的地名信息化产品;后期将按照分类分级、多渠道结合的方式,做到动态更新、实时维护,确保地名信息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完)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