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帮你规划人生你能接受吗?︱德科地产频道编辑部

2019-05-20 19:53

  一对老年夫妇卖了自己的房子,置换一套便宜的公寓,目的是在两人百年之后,剩下的卖房款足够让他们20年闭门不出的儿子继续家里蹲。

  王牌中介三轩家的操作是:完全接受「为蛰居族找房子」的设定;还要求与「蛰居族」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认真地询问对方为什么选择蛰居生活,以便为他找到最适合的「蛰居城堡」。

  不仅要找房子,还要为他们一家子规划后半辈子的生活:老房子值 5000 万,花 2500 万买一套自住,同时买下对面那套 2000 万的一室一厅,租出去,每个月赚租金。

  机警的人已经要问了:这不会是房产中介的新套路吧?打着「为你考虑」的幌子,忽悠我花光全部的卖房积蓄又在你这儿买一套?

  我们来看这里的核心问题:一个「蛰居族」儿子,已经闭门不出 20 年,父母想为他后半辈子做打算。请问,有几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一般的房产中介,才不愿意了解你复杂的家庭情况。什么家里蹲,什么蛰居一族,跟我有什么关系?预算上限是 2500 万日元,ok,我就给你找一套 2500 万日元的房子,交易完成,关系结束。

  方案二,主旋律一些,如果是一个热心的房产中介,可能会联合老年夫妇「感化蛰居族」儿子,帮助他重新回到社会,自食其力,积极生活。就如菜鸟中介自以为是的推论:「既然他晚上都会打开窗户看天空,说明他对外面的生活还有所眷恋,我们应该帮他走出去!」

  这样的热心也能有更大的回报。如果「蛰居族」儿子能开始工作,那老夫妇也不用考虑他下半辈子的生活费了,就能把全部卖房款投入新的置业,中介费也能给得更多。

  方案三,王牌中介三轩家的超纲解答:既满足老夫妇的需求(卖掉老房子,换套小房子,留下一半的积蓄给儿子),又尊重「蛰居族」儿子的需求(下半辈子继续蛰居),还让剩下的积蓄切实保障「蛰居族」儿子的生活(产生每月的房租,同时房产保值,本金没有消耗)。

  就算是这么无私爱着儿子的老夫妇,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老年生活,去换取儿子下半辈子的生活费,但他们或许都没法做到完全尊重他:在客人面前隐瞒自己儿子是「蛰居一族」,指着儿子卧室说那是杂物间,不方便让人进去;对邻居说他在海外工作,所以才常年见不到他

  尊重很难。三轩家不一定真的能理解「蛰居族」的生活方式,可她设身处地为这个特殊的买房者家庭考虑——

  出售的老宅价值 5000 万日元,老夫妇仍需养老,「蛰居族」儿子也才四十来岁,未来的日子除了吃饭,还有水电燃气费、物业费根据三轩家的保守计算,老夫妇去世后,剩下的 2500 万(150 万人民币)最多只能够支撑儿子蛰居 11 年。

  然后,提供一份可实施的计划:她通宵写出的《蛰居房东规划书》,「蛰居族」儿子可以一直在家里呆着不工作,蛰居到 100 岁。

  并且,在这份计划书中,充分照顾了「蛰居」属性。用于出租的房子就在自住公寓的对面,方便管理;两室一厅用于自住,一室一厅用于出租,更容易租出去;两室一厅里有屋子前一任主人留下的攀岩壁,「蛰居族」儿子不出房门就能锻炼身体;房子在一楼,离快递邮箱最近,不用直接和快递人员接触,又很难撞见邻居

  建筑原本就是该服务于人的,但现在的建筑却好像忙着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对人很冷漠;更别提对非主流人群了。

  但是每一群「少数人」,在统计上的绝对数值,也是非常庞大的群体了。比如我们很少会在街上遇到不健全的人士,但据残联调查统计,我们有超过 8500 万的不健全人口。

  很少有人能精准定义「蛰居族」这个人群。《悲惨世界》中的流亡者,好歹还有供给他们栖息的下水道;而对于蛰居一族来说,有时候就算是在家里,都没有栖息之地。

  根据已有的研究来看,「蛰居族」与「啃老族」不同,并不是不想工作,他们断绝对外社交,只是因为不愿面对家庭外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有时候,他们只是需要有人主动了解内心活动并帮助消除这种压力,寻找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的真正价值。

  对于「蛰居族」来说,受到尊重,得到肯定,其实非常重要。在《卖房子的女人》这部日剧中,编剧把这种尊重,安排在一位王牌房产中介身上。

  三轩家提出的《蛰居房东计划》,让剧中这位「蛰居族」儿子找到了他作为「蛰居房东」生存下去的价值,他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蛰居生活方式」,为别人提供蛰居建议,最后成了出书、上电视的「蛰居评论家」。

  或许是因为这种戏剧化的结局加持,我们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一定非要理解,但可以尝试尊重。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