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多次出现“卖房”动作后,浙江海正药业600267)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状况引起投资者担忧。今年上半年多次出现“卖房”动作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正药业”)的财务状况引起投资者担忧。6月25日,海正药业的债券受托人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报告,阐述了“15海正01”和“16海正债”债券运行概况。
从最新报告看出,当前“15海正01”和“16海正债”运行正常。其中,“15海正01”公司债券募集资金8亿元,发行人已按募集说明书所述用途使用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借款、降低融资成本和优化债务结构,其中4.6亿元用于归还全资子公司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的银行贷款,3.4亿元用于偿还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银行借款。截至本报告签署之日,该债券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
“16海正债”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2亿元,发行人已按募集说明书所述用途使用了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借款、降低融资成本和优化债务结构,其中8亿元用于归还公司2011年发行的“11海正债”,4亿元用于偿还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的银行借款。截至本报告签署之日,该债券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
根据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6月18日出具的最新评级报告,15海正01信用等级为AA+级;16海正债信用等级为AA+级,评级展望为稳定。
虽然债券运行无忧,但是海正药业的“卖房”动作还是引发了关注。6月22日,海正药业连发13个公告文件,内容多涉及其下多家子公司的最新动向。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则消息是,控股子公司海正杭州将其新建办公大楼以底价2.9亿元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出售。公告显示,预计本次交易可确认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100万元(最终的利润数据确认将以挂牌成交结果测算为准)。
据悉,这家药企并不是第一次“卖房”,早在今年4月,海正药业就这样做了。当时公开挂牌出售的是位于北京、上海、杭州、椒江四处的闲置房产,预计该交易可确认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4500万元(最终的利润数据确认将以挂牌成交结果测算为准)。
《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海正药业当前的经营情况采访了其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企业目前确实有回笼资金的需要。除此之外,对方还告诉记者,海正药业当前还在进行生物药的开发,这也是该公司最近增资扩股、出售不动产等“动作频繁”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一家老牌药企也不会通过“卖房”来缓解资金压力。公开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海正药业经营情况就很不理想。201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12亿元,这已是该公司连续4年扣非后亏损。
根据安信证券报告,这家药企处理不动产资产,也与其亏损有直接关系。根据其2018年年报,海正药业业绩发生较大亏损的主要原因为:其一,公司原料药销售毛利同比下降;其二,公司对现开展的研发项目进行梳理,部分研发资本化项目确认中止或暂停开发,在2018年度进行费用化确认;其三,公司对在建工程进行梳理和评估,停止了部分与市场需求不符的生产线年度计提相关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其四,随着在建工程进度推进及结转固定资产,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大幅增加。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无论是增资扩股、老股转让亦或是房产的挂牌出售,都暗示出其当前经营有难言之隐。但商场变幻莫测,企业走势还需进一步判断。海正药业去年年底的“临危换帅”和最近频繁的资产处理举动,或许意味着该企业正在“减负前行”。
公开资料显示,海正药业始创于1956年,2000年发行A股上市。进入2018年后,该公司却陷入了人事动荡。财务总监辞职后,去年11月,行业老兵及灵魂人物白骅先生因年龄和身体原因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辞呈,辞去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之职,并不再担任公司其他任何职务。2019年1月21日,林剑秋因个人原因又辞去了总裁职务。目前,新任董事长蒋国平正在积极领导扭转颓势。
记者注意到,去年海正药业可谓是多事之秋。因相关责任人存在未经决策擅自修改重要子公司合资合同的重要条款且未及时披露、未按规定披露重大日常经营合同相关内容、隐瞒影响处置收益确认的回购权等合资合同重要条款等违规行为,还收到了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纪律处分。
有业内人士透露,除了人事动荡外,海正药业业绩走下坡路是多方面的。其中,海正制药与制药巨头辉瑞的分手也加剧了困境。2012年海正药业与辉瑞公司在品牌仿制药领域合资成立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两家分手后,海正药业一度还出现了药品断货现象。
在“后白骅”时期,海正药业能否寻回昔日雄风,也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国家医保局成功组建、“三医”监管部门发生重大变化、诸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7”药品集采、优先评审、药品税收政策等一系列新政策密集出台落地,中国制药行业迎来了变革新时期,而老药企的新挑战也在与日俱增。
海正药业当前也在加大研发创新药的力度。年报显示,2015年至2018年这4年间,海正药业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28亿元、7.75亿元、8.44亿元、10.34亿元。2018年海正药业研发投入更是超出同行业平均研发费用1.5亿元之多。同年,海正药业的抗PD-L1单抗的临床获批,标志着海正药业从生物类似药开始转向生物创新药的开发。众所周知,单抗类药物在肿瘤用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海正药业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实现其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目标。海正药业也在年报中自省称,“之前的研发项目过多过杂,未能形成有效聚焦;研发立项和市场脱节情况严重,存在着投入巨大但产出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海正药业势必将进一步优化研发支出、调整研发体系、提升研发效率。
6月24日,海正药业发布了关于召开投资者交流会的公告,向社会公开宣布其将在7月1日就公司经营和公司治理、重大事项和发展战略等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与广大投资者进行现场交流和沟通。
记者注意到,海正药业也在当前的青蒿素概念股当中。海正药业近期在互动平台上回答多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研发青蒿素原料,目前已完成中试,但何时投产存在不确定性。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新能源汽车电池储能难题怎么破?国家能源局:将开展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研究
净利至少翻倍!中报行情打响在即 这些公司提前剧透 更有牛股业绩成色抢先看(名单)
迄今为止,共13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5.03亿股,占流通A股52.1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0.12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正处于反弹阶段,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