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套书几乎是每个中国家庭必备,承载了无数人少年时代的回忆。
这些故事大多来自史书,却深入浅出,看了以后很多年都不会忘记。里面不仅仅有历史事件,更有人物的性格和风骨,以及蕴含其中的风俗和文化内涵。
近40年来,这套书不断重印、再版,销售过千万册,激发了许多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甚至可以说,70后、80后、90后几代人关于中国历史的初步印象,都是靠着这套书建立起来的。
读史使人明智,了解历史,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更加懂得思辨,遇到问题能沉稳、冷静,保持客观的态度,寻求真相。
希望这套滋润了几代青少年成长的启蒙读物,能够被我们下一代读到,并陪伴他们成长。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由林汉达、曹余章两位专家合力编著而成。
林汉达(1900-1972),著名教育家、文史学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一生为孩子编写了数本通俗历史读物,如《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等。
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古代史的原著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现代人要读这些书,比较困难。
于是,林先生决定把整个古代史编写成故事集,让更多的人从小了解中国历史和人物。不幸他只写到东汉部分,就去世了。
曹余章(1924-1996),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上海教育出版社总编、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等职。
在续写的时候,曹先生一面保持林先生说故事的趣味性,一面尽力保证历史的真实性,他说:
“把历史知识故事化,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故事。宁肯使故事性弱一点,也不虚构情节,敷衍成文。这是编写这部书遵循的一条原则。”
整套书选取史上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按照历史的顺序编排,文字流畅易懂,一经出版就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今天读来,依然会觉得生动有趣。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事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
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除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神话毕竟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相信真有这样的事。但是人们喜欢这个神话,一谈起历史,常常说从“盘古开天地”起。这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气魄和丰富的创造力。
那么,人类历史究竟该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
珍藏版《上下五千年》为锁线精装,分上中下三册,外有精美函套,耐翻易收藏。
插画师是倪绍勇,他长期从事连环画、书籍插图和中国画创作,并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最有心意的地方是,全书共262篇故事,为了方便搜索,出版方特在目录上增加了每篇故事的导读,如此在读目录时,就能对这段历史有提纲挈领的了解,如:
传说在一万年前,燧人氏在燧明国(今河南商丘)发明了钻木取火,使人们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面对长年洪灾,禹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弱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
独家套装中,包括《上下五千年》配套音频一份,由上译厂著名配音演员刘广宁讲读。
从远古时代《开天辟地的神话》、秦汉时期的《霸王乌江自刎》,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淝水之战》、隋唐时期的《文成公主进吐蕃》,再到北宋南宋时的《文天祥起兵》、明清时期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