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回乡见闻:军工重镇历史欠账仍需补齐行业车轮加速向前

2019-02-14 16:48

  1、 从草根调研结果来看,军工装备产业链从前端研制到总装生产、最终到部队装备,相比三五年前,均更加重视时间进度;

  2、 人员薪酬方面,研制及使用前后两端近年来增长较为明显,生产环节增长有限。

  古城西安是雄踞关中的“十三朝古都”,也是位于国土纵深的军工重镇之一,西安及附近地区集中了武器装备从研制至测试使用的全套产业链布局;从子板块看,除受地理位置制约无舰船装备总装主体,其他诸如航空、航天、地装和军用电子等,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均有总装或重要分系统主体布局,且多个单位为国内唯一,军工重镇实至名归。得益于区域内众多军工单位的存在,笔者有诸多同学或亲戚朋友均在体系内或相关单位工作,在假期小聚闲聊期间,也顺带进行草根调研,从微观个人层面感受行业变化情况。

  此次草根调研对象分别就职于西安地区某总体所、某核心分系统总装厂。从日常工作强度来看,在总体所工作的A同学春节放假时间仅有四天,为农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三,同时也提到平时日常加班也在近年来逐渐增多、周末加班也时有发生,同学本人虽进所时间较短,但据老员工反映加班时间和频率明显多于之前年度。在总装厂工作的B同学春节假期同样为四天,平时加班也属正常现象,工作任务繁重导致其对2018年国内外重大事件了解较少。

  人员薪酬方面,在总体所的A同学整体收入水平中等,已超过西安市硕士平均工资水平,其薪酬主要受项目影响,新项目和时间节点均可提升收入,但幅度有限;在总装厂工作的B同学学历为大专毕业,其认为从事一线生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收入水平较低有失公平。且近年来各项质量、进度奖惩措施增多,收入受此类措施影响也存在波动。调薪也按工龄和职级进行,与工业部门年度调薪节奏接近。

  总结:总体来看,国内近年来新型武器装备层出不穷,且其中绝大部分已大量装备部队;但宏观而言仍处于补偿性发展范畴,我国整体装备水平尚处于追赶国际先进的阶段。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有其特有的规律,我国武器装备技术体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苏系模式,历经近四十年引进-仿制-再消化进程,已逐渐向西方模式靠拢,但也并非完全照搬,近年来各型装备的量产服役即为过去四十年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不断自力更生、奋斗进步的缩影,当前具备中国特色的装备研制-采购体系已初步形成并有效运转。装备欠账的补齐也将持续数年,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全面现代化也指日可待。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