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钟逸明关于华侨华人史问吧!

2020-10-07 11:25

  行商伍秉鉴鸦片战争前就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这是不是证明鸦片战争之前就有中国人已经在美国居住?

  钟老师您好,阅览此书后,深受触动。宋教授,以小见大,穿珠成串。有如下几个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1、如何查阅明代登记军户调动的黄册。2如何辨别伪族谱。3、同一个地方祠堂供奉先人排位和神像有什么区别?4、祠堂的建筑风格可以查询哪些相关资料

  这问题太大,全世界华人劳工史啊。只能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提出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挂一漏万之嫌。19世纪初英国废除奴隶贸易,加上开发新加坡(1819年登陆,1824年英荷条约正式统治新加坡),是催生出华人劳工的重要因素。早年劳工多为契约劳工或“猪仔”。进入二十世纪,这种模式逐渐式微,出现越来越多靠自身能力下南洋的华侨。同时要放在世界范围内考察,19世纪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工业原料(尤其是橡胶和锡),以及开通苏伊士运河,促进欧亚之间交通。美洲方面,美国兴建铁路,秘鲁挖鸟粪(作为肥料),古巴种植甘蔗,因此这几个国家地区成为美洲华工较集中的地方。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当然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至于欧洲华人劳工的出现则比较晚,滥觞于一战。战后部分华工留居法国。非洲方面,似乎模里斯(今译毛里求斯)华工较多,不过我对此不太熟悉。

  您好华侨和华人有什么区别吗?看到有些中国人在国外获得永久居住权,这些人为什么还有中国国籍,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些人的国籍呢?国家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谢谢

  辛亥革命时期,华侨华人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具体做了什么?不从爱国层面看,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是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还是商业潜力?还是其他的?

  我想主要有三方面贡献:1)资助革命党、接待革命分子(如张永福等人在新加坡的晚晴园接待孙中山);2)直接回国参加武装起义(如黄花岗);3)办报宣传革命(孙中山在槟城办《光华日报》)。华侨大力支持革命,确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过也不宜过度强调:首先,大多数华侨对于政治还是相对冷漠的,毕竟其出国的主要“任务”就是赚钱,将来衣锦还乡;2)支持保皇党的华侨也大有人在,康有为在海外受到热烈欢迎,新加坡保皇党代表人物是丘菽园。至于华侨支持革命的动力,恐怕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史料,多看一些书信日记,或许能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我也想多看这类史料,得靠机缘啊。

  越南社会主义国家自胡志明时间后因冷战亲苏在意识形态上对华侨仍有一定的包容度…可是.八十年代开始为什么会极仇恨中国政府至鄙视华侨呢…?

  原话题:我是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杨逢彬,如何用正确的姿势读《论语》,问我吧!

  杨先生,您好!感谢您推荐杨伯峻先生的语法著作。末学在学习您著的《孟子新注新译》(繁体版,2017,北大出版社)遇到一个问题,特向先生求教。书162页:5.4-8“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中的“或”字,您的解釋是“或,語氣副詞,使語氣和緩些。”之前在郭錫良先生等編《古代漢語》下冊(1999,商務印書館)646頁讀到這個解釋:“或,句中語氣詞,和否定性的無定代詞‘莫’配合使用,加強‘沒有一個人這樣做’的意思。”朱小健先生在張之強先生主編《古代漢語》的《許行》篇對“或”的解釋是“莫或欺之,或是欺的主語,有人,有那麼幾個人。”遇到不同的串講,請教您從哪個角度來分析?謝謝楊先生!

  您好!語氣副詞表達什麼語氣,是一個目前大家仍在爭論探討的問題。例如,前不久就專門開了一個學術討論會,探討語氣副詞“其”究竟表達何種語氣。不過,目前大多數人持“或”加強語氣的說法。就這一具體問題來說,或許我的解釋真的不妥。謝謝您指出!恰好我正在修訂《孟子新注新譯》,正好可以改正。再次謝謝您!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