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真正统治中原的姓张的皇帝没有,但是有很多短暂割据称王的张姓皇帝,其中以十六国时期最多。
张孟明(约488年-约496年在位),北魏时期历史人物,曾为高昌国国王。高车王国建立的第二年,高车王阿伏至罗率部杀害了阚首归,敦煌人张孟明被高车王阿伏至罗立为高昌王。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高昌王国的人民对高车扶植的张孟明十分不满,杀了张孟明,推举马儒为高昌王。
张承奉,唐朝末年至五代初期的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的孙子、张淮鼎的幼子。景福元年(892年),张淮鼎死,托孤索勋。索勋却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这引起了张议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张氏的不满,於乾宁元年(894年),暗中联系不满索勋的军政各界人物,再次发动兵变,杀死索勋,拥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在李氏家族的控制下,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得到了唐朝的承认。
北宋时张海称王。张海,北宋农民起义领袖。公元1032年郭邈山在商山(今陕西省-商县)起义后,他在京西路(今陕西、河南省、湖北省交界处)起义,被推为领袖。
张邦昌,北宋末大臣。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省阜城县大龙湾)。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
金兵围开封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靖康之难后,被金国强立为伪楚皇帝,历时一月。金撤兵后,逊位还政赵构,但迫于叛国时舆压力,终被赐死。
张致,辽宁锦州人,金朝时聚众反金,投降蒙古,后又叛蒙自立为帝。1214年,张致之兄张鲸聚集众人杀其节度使,自称临海王,叛金降蒙古。1215年,张鲸又企图背叛蒙古,事败露,被蒙古所杀。1215年,张致遂据锦州公开叛蒙古自立,并自称瀛王,后自称汉兴皇帝,建年号兴隆(或作兴龙)。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周,年号天佑,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后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后屡为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自缢死。
明朝时割据粤闽的张琏皇帝。张琏,号石琚,明嘉靖年间饶平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因不满朝政腐败,杀死族长,投奔大埔郑八、萧晚义军。郑八死后,被推为首领。嘉靖三十九年(1560)五月武装起事。在柏嵩关歃血为盟,自称“飞龙人主”,国号“飞龙”,年号“造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