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童鞋可以拿来预习下新课程哦,文章比较长,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分段学习。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 影响无线)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 产生磁暴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l “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东早西晚)
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
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西增东退)
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反之某地昼长2 x,则日出为12:00—x,日落为:12:+x
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10.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山风和谷风: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2.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幅度很小,我们将这类锋面称为准静止锋。多出现连续性降雨天气。
主要活动于南岭山脉或南海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见到,但多出现于冬春两季,秋季出现最少。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季可发生暴雨,持续数天,甚至10天以上。华南准静止锋的位置,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半年,锋面北侧冷高压势力强大,锋区位置偏南;夏半年,锋面南侧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 ,使锋区位置偏北。
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著名的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黄梅时节家家雨”就是对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
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贵州高原 “三日无一晴”便同昆明准静止锋活动有关。多出现于冬季,其间出现日数约占全年1/2。锋区位置多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略呈西北——东南走向。
不太强的冷锋进入准噶尔盆地后,被天山阻挡,使冷锋停滞不前,常形成地形锋性质的天山准静止锋,造成阴雾或微雪天气。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降水较多就与天山准静止锋活动有关。
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冬半年我国的寒潮(初春、秋末对农业的影响最大)。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上升,北半球近地面逆时针辐合,天气阴雨 台风。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下沉,北半球近地面顺时针辐散,天气晴朗 伏旱(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 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寒潮:一次冷空气入侵,使气温24小时内降低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危害:降温、大风、大雪、冻雨。预防措施:加强预报工作,提前发布预报信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提前做好防寒准备。
③影响水循环:增加降水极端异常天气事件,地表径流改变(南方降水最多,北方减少)。
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量,大力发展新能源,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防止森林火灾。
③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水利设施,防止降水突发事件和海水入侵。
文: 网络 图:互联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原出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