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在中国历史的叙事中理解“历史中国”——河南大学博士后论坛:豫鄂陕宋史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行

2018-12-25 06:33

  11月25日,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河南大学博士后论坛:豫鄂陕宋史青年学者论坛在河南开封举行。河南大学人事处处长尚富德教授,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苗书梅教授、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程民生教授出席论坛。来自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学者基于传世文献从制度史、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视角开辟新的问题域,在具体问题中也提炼着对历史文献研究的方法论探索。

  历史学者们常常发现,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往往出现不同甚至相悖的记载。以文献中关于宋代历史人物欧阳修一些事件的不同记载为例,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刁培俊分析认为,历史文献在其形成过程之中,既有历史记载者的刻意“凸显”和刻意“遮蔽”,也有其刻意的历史“建构”:历史本相原本毫无痕迹的史事,经过他们的刻意建构、后人以讹传讹的追述与再建构,久而久之,遂成为另一种“历史本相”,实则为历史虚像。存世历史文献的偏差,需要研究者竭泽而渔地搜讨所有的资料,排比勘对,勇于面对反证。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应力求在中国历史的叙事中理解“历史中国”,恪守“中国立场”,找寻“中国经验”。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曦对此也有同感,她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考古与调查资料发现与地方志文献,关于文献记载中“金堤”功能,得出了不同于前人的结论。“将考古和田野考察中发现的新资料与地方志等资料结合能够得出更多有用的信息以供历史研究所用。”陈曦表示。

  不少青年学者也在尝试将新的学术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于宋史研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田志光提出以“物理性政治空间”概念及其研究维度来考察宋代官署的空间布局,区分为官署在城市(皇城、宫城)区划中布局、位置的地域空间,官署的建筑结构、规制、形式的建筑空间以及官署在政务决策处理、政令颁行中的功能以及在官僚交往中发挥作用的政治空间,从三个空间的涵义反映出宋代官署在政治运作中的作用。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