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光阴中总有那么几句话现在听起来仍振聋发聩,能够被遗留下来的说明都是精华,都是有深远意义的,都是有时代内涵的。听听历史人物的呐喊,看看他们身上是否有你的影子。比如下面几句,可能你们都听过,但是可能也有没听过的。
这句文言文讲的意思很简单,出处是:《 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整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现在听起来是不是很霸气,古时候人们不知道地球有多大,就夸张的喊出了这几句话,但也是让周天子的分封制深入人心。
这是流传最为广泛,最让人豪情万丈的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于汉臣陈汤之口,陈汤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臣,有铁血手腕。汉元帝时,陈汤被任命为西域校尉,负责镇守西汉边陲。西汉边陲的匈奴部落屡次袭扰汉朝边境,而汉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想固守城池,不愿大规模出兵攻打匈奴。陈汤有多猛,他假托圣旨,威胁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
陈汤这句话,不是吹牛,也不是嘚瑟,当时的汉朝,是真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实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汉朝旁边的大宛国盛产汗血宝马,汉朝派使者想去买几匹。但是大宛国觉得自己离汉朝那么远,中间还隔着大沙漠,就不怕汉朝,于是不卖给汉朝的使臣。
汉朝就怒了,派骑兵远征大宛,跨过茫茫大漠,一路上顺带手收拾了轮台国、郁成国,汉军还没到大宛城下,就已经把西域各国吓得噤若寒蝉。最后大宛俯首称臣,年年给汉朝进贡汗血宝马。这个例子就证明了,汉朝不怕你躲得远,只要我能找得到你,就能把你打得服服帖帖。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记载的陈胜起事时说的话。原文是,“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在大泽乡号召起义时说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这句话我们现在还挂在嘴边,表示对公平的渴望。
这本来是《三国演义》中魏武帝曹操所言。其实在三国志中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背景是当时的曹操被通缉追杀,再加上曹操生性多疑,担心别人谋害他是很正常的,罗贯中加了天下两个字,语意一下就变了。这句话确实霸气啊,充分表明了曹操的霸道自信。用现代流行语言就是:我就喜欢你们看我不顺眼,但是又拿我无可奈何的样子。
秦始皇南巡时候,仪仗万千威风凛凛,路人纷纷低头避让。唯项羽抬头,直视圣驾,叔父怕他闹事,拉他低头,同时对他说:“大丈夫生当如此(大丈夫活着就该这样)。”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我可取而代之)”从小就有霸王之气眼馋是人类心理的共性,相信当时还有许多人有类似的想法或许也说过类似的nb话,但只有这两句流下来了,因为他俩这样去做了,并且做到了,这就是豪言壮语和吹nb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