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青铜镦,上刻有铭文14字,内容为:“十九年大良造庶长鞅之造殳犛郑”。“十九年”为秦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年),“大良造”、“庶长”为秦官爵,“犛郑”应是殳镦制造地,在今天的宝鸡凤翔一带。从铭文来看,这件器物应是商鞅所监造的秦孝公仪仗器物构件。
当看到“秦孝公”、“商鞅”这两个人的名号出现在同一物件上,就不禁让人想起《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而看过这部电视剧的朋友,一定对他们两个人的故事非常熟悉,两位可谓是相惺相惜整整第一季,而他们对秦国进行的变法,也为大秦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件铜镦就是当时历史的最好见证。
这件四联铜鼎由四个造型、大小相同的鼎相连而成,其中一鼎腹部有铭文20字:“铜连鼎四合,容各三斗,并重九十三斤,馆陶家,霸田。”
铭文中的“铜连鼎”应该是器名,“四合”指相连鼎的件数。“容各三斗”为容量,“并重九十三斤”为器身总重量。“馆陶家”为器主人名称,“霸田”为地名。汉代,“家”一般是公主、太子、诸侯王、列侯居处的称呼。“馆陶家”指的是馆陶长公主,“霸田”应是馆陶长公主家所有之地,很可能在长安灞陵附近。此鼎应是馆陶长公主家所用之器。
馆陶公主,是汉朝第一位长公主,汉文帝(刘恒)窦皇后(窦漪房)的亲生女儿,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时也是汉武帝(刘彻)的姑母、丈母娘(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为馆陶公主幼女)兼妹妹的婆母(幼子陈蟜娶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历经文、景、武帝三朝,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件铜洗内底部正中阳文篆书“永光元年造”五字,铭文左右两侧装饰鹳、鱼图案。
“永光”是西汉第八位皇帝汉元帝刘奭(shì)的年号,“永光元年”即公元前43年。“永光元年造”即为公元前43年铸造的铜洗。
汉元帝刘奭这个名字,乍一听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大家应该都听过“昭君出塞”的故事,汉元帝就是当年送王昭君远赴匈奴和亲的那位皇帝。
这件武士俑,他头戴胄,护颈甲,着明光铠,虎头护膊,内着长袍,脚蹬黑色鞋子。一手作持兵械状,一手作持盾状。眉目竖起,仪态英武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