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地理广度又有历史深度电视纪录片《赶大营》元旦开播

2018-12-28 16:35

  本报讯(记者 张帆)昨天,由市委宣传部、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6集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赶大营》举行了开播发布会,该片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每晚21:25在天津卫视播出。

  清末,一群天津商人筚路蓝缕,开辟了由渤海之滨至天山南北的“赶大营”路线,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大批津商扎根新疆,谱写了一段百折不挠、诚实信誉的商业传奇,充分彰显了天津人在“一带一路”上的艰辛奋斗、开拓创新与家国情怀。据统计,“赶大营”使3000多户至少1.5万的杨柳青人去新疆谋生,约占同时期杨柳青人口的五分之一。现在,新疆仍有大营客的后代近60万人。大批津商扎根新疆,谱写了一段百折不挠、诚实信誉的商业传奇,充分彰显了天津人的开拓创新与家国情怀。这段波澜壮阔的商业传奇,一直以来却鲜为人知。此次,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赶大营》,将首次全景揭秘天津人“赶大营”的历史。

  《赶大营》共6集,每集50分钟,分别为《万里戎机》《西出阳关》《商业传奇》《百艺进疆》《驼铃声声》《丝路新梦》。该片于2015年8月启动,摄制组秉持工匠精神,历时3年,精心打磨,得以最终精彩呈现。该片融通历史与现在,追昔抚今,以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解说、史料印证、情景再现、3D动画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多侧面对“赶大营”这一历史事件加以叙述。

  纪录片《赶大营》总导演李家森介绍,在3年多的拍摄制作过程中,拍摄团队行程几十万公里,从天津、内蒙古、甘肃、新疆到瑞典、英国、美国,足迹遍及十多个国家,拍摄地点百余处,仅新疆就去了20多次;拍摄地气温从新疆喀纳斯零下33℃的极寒,到埃及零上48℃的极热,温差高达81℃;采访了上百位“赶大营”后裔,其中很多都是80多岁甚至90多岁的老人,抢拍了珍贵的口述历史;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采访了十几位国内外顶级历史学家;拍摄了海量的高清影像素材(35T),时长达3万多分钟。

  既有地理的广度,又有历史的深度,《赶大营》生动反映了近代天津商人随军进疆拓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苦难历程,并展现了新一代天津人在“一带一路”上的艰辛奋斗与开拓。在这部纪录片中,人和历史相遇、相知、对话,多时空的生命故事螺旋交替,让中国乃至世界重新认识了具有拓荒精神、奋发有为的天津人。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