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军事】731部队对我市馆陶、邱县等地实施细菌战

2019-03-03 15:38

  背景:1940年7月,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队长石井四郎,亲率一支远征队,携带70公斤伤寒菌、50公斤霍乱菌和5公斤染有鼠疫菌的跳蚤,开赴华中战区宁波一带进行细菌战。日军将所携细菌投入蓄水池和居民区,造成宁波一带鼠疫等传染病流行,造成被污染地区传染病流行,大批居民死亡,许多户全家死绝……

  1943年,日军以卫河沿县馆陶、临清为中心,进行霍乱细菌战,代号是“华北方面军第12军十八秋鲁西作战”(1943年为日本昭和十八年,故简称“十八秋”)。这次“霍乱细菌战”规模浩大、部署精密、准备充分。驻北平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关东军731部队长、日本细菌战最高权威石井四郎中将,华北方面军1855部队部队长西村英二少将和驻济南十二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都亲自参与指挥部署。整个战役动用日伪军陆、空部队近4万人。

  1943年8月,冀南、鲁西一带连绵大雨,卫河、漳河、滏阳河水位急剧上涨。日军第五十九师团第五十三旅团第四十四大队即开始细菌战行动。该师团细菌室检查助手及书记、卫生曹长林茂美,把研制好的霍乱等病菌,交给四十四大队军医中尉柿添忍,而后派兵决堤播撒。731部队队长石井四郎

  日军先将卫河大堤炸开,河水漫溢,造成大面积洪灾。8月27日,第四十四大队队长广漱利善率人将流经临清县附近的小焦庄卫河西岸堤坝掘开,致使临清西部、馆陶、武城、邱县等地一片汪洋,遭灾面积960平方公里,有40万亩农作物被淹毁,6000户房屋被冲倒,人民群众死亡32300人。不久,驻馆陶日军第四十四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蓬尾又一率部将馆陶县城下游30里尖冢镇(今属临西县)东南卫河北堤掘开,致使临清县河西地区,曲周、邱县、威县、清河等县约900平方公里地域淹没,受灾群众45万人,死亡22500人。大水袭击馆陶、临清、曲周、邱县、武城、清河、威县等7个县,有100多万村民妻离子散或家破人亡。8月29日,驻馆陶县南馆陶镇日军第四十四大队第二中队中队长福田武志率小队长岩田和夫等30人,将南馆陶以北10里社里堡村南北堤掘开。洪水淹没南馆陶以北方向长32里,宽8里的地方,有48800多名老百姓罹病,4500多人死亡。感动中国人物王选曾在馆陶当地采访记录

  这几次掘堤放水,使播撒的霍乱病菌迅速扩散。为扩大细菌战战果,日军还在疫区内进行3次“讨伐”。人们为躲兵灾,四处逃散,致使霍乱病菌迅速猛烈地向未受水灾地区蔓延,大批居民染上霍乱病菌后死亡,有的村庄,一天死数十、上百人,尸横遍野,无人收殓。新编《大名县志》记载:“10月,大名霍乱病流行,人多相继病死。”新编《广平县志》记载:“10月上旬,霍乱病流行,全县死数百人。”老百姓一批一批死去,很多家庭死绝,造成了大片无人区。翻查冀南、鲁西各县志书典籍,1943年秋霍乱瘟疫记载比比皆是,触目惊心:“霍乱肆虐,死人甚众;霍乱流行,无医无药,死了数万人;先死有人抬,后死无人理;‘无人区’里的兔子、狐狸满街跑,一片凄惨景象。”

  日军卫河决口中心区馆陶县,被大水淹没面积占县域64%。全县普遍发生霍乱病。新井头村(今属邱县)400户人家,因病而死400人。儒林村(现属邱县)、来村(现属曲周)、法寺等村,10天内病死370人,有的户几天内死绝。先死的还有人埋葬,后死者陈尸家里、户外,任其腐烂,无人埋葬。据档案记载,日军侵华期间,共进行5次大规模细菌战。即1939年中苏蒙边界诺门坎细菌战;1940年浙江鄞县、衢县、金华鼠疫战;1941年湖南常德鼠疫战;1942年内蒙古临河、五原鼠疫战。卫河流域“霍乱细菌战”,是其中最大的一次,无论是规模和死亡人数,均超过前4次总和。据统计,卫河流域24个县,因霍乱平民死亡达42.75万人。转载自《大邯小郸》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